晋祠 试镜

[复制链接]
查看11567 | 回复2 | 2013-11-3 21: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跨越时空漫长,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是许多祠庙建筑难以比拟的。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5 `* {, J; }+ [8 }; O
晋祠核心建筑群
% a9 y8 ~" W) z5 x; N- V2 w7 r对越坊
、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6 d0 K# v: h" P; a
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6 I' T( e3 o) I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进而考其功能更似一四通之祭坛。雩祀是民间的大事,故春旱求雨,必先择吉日,即壬辰一类属水的日子,然后在城东筑八尺见方的四通之坛,献生鱼八条,玄酒、脯肉一类以祭。在甲、乙日做一条八丈长的大青龙,置放中央,做七条四丈长的小青龙,面向东方,相隔八尺陈列车员。令儿童八人、田啬夫八人斋戒三日,青衣立于龙旁。仪式开始,鼓乐喧天,儿童与田啬疯狂起舞,然后由一近迷狂状态的伶牙俐齿的巫祝,口念祭词,手舞足啃以请雨……。不管形式如何变化,苍龙始终是我们民族文化一个至今不衰的母题。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卦辞到灵星祭雩祭,从默默无声的神秘卦象到震耳欲聋的祭礼鼓声,哪个不围绕这个母题?这母题具有神奇的生命力,它没有终止于汉代的祭祀,反而在民间稳固地生要发芽、开花结果,演成至今不衰的民俗文化形式、龙舞龙灯、龙戏珠……在当年雩祭的青龙舞,早已种下龙舞龙灯与大型龙舞的原型因子;那手舞足蹈的僮子就是后来的手执波珠的领舞者,那强悍的男啬夫就是后来的舞龙人……

% d9 [5 o# ^/ m4 ^5 {( C- v( a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
+ L5 W. r  E5 ~4 Q: V* F   在圣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水中浓翠的长生萍和水底五色斑澜的石子,在阳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蔚为奇观。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赞美不绝,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佳句。难老泉水出自断层岩,常年水温保持在17”C,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持句:“千家灌禾稻,满目江乡田。”“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就是咏颂晋祠的泉水的。- T- _3 D% u4 p+ f: z, p0 ?
    水母楼位于难老泉亭西面,又称水晶宫,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全楼分上下两层。楼下石洞三窟,中间一窟设一尊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之上。楼上坐西向东设一神龛供奉水母。神龛两侧有八个侍女塑像,体态优美,衣纹飘逸,造型别致,也是难得的艺术佳品。
, ^4 q2 F8 v# B) c
! k7 O9 I2 B6 ~9 d关帝庙
( z8 C- L- F- U: v% z+ v4 P8 _关帝庙属于昊天祠中的一部分,是昊天祠的前院。关帝庙中,内壁四处皆画满关于关公生平的壁画,据导游说这绘于清代的80副壁画算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
/ q( c5 ]4 ~1 @+ u: ~  ?6 D
- z8 s9 a0 \" D晋溪书院-董寿平美术馆入口处
% h& b5 E$ f* C' j' O+ z& U7 o7 s. d9 O王琼祠
. F: r  `, Q  K5 @$ W晋溪书院原名晋溪园,位于山西太原晋祠之侧,创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为明代“三朝功臣、两部阁老”王琼所建,后改名晋溪书院。从明代王琼之后至民国之初,就出了翰林进士举人六、七十人之多。晋溪书院经历明清四百多年,几度兴衰,1993年重建落成。 王琼祠是为纪念明代嘉靖年间吏部尚书王琼而设。始建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琼生前曾居住于此祠东边的晋溪园。 3 ^( f7 o/ `6 h
2 V- T: u3 U9 b  X9 J, V/ z
7 ?3 {' A. f+ r- {
董寿平美术馆& I" x1 A  l# ^" \
位于晋溪书院东侧,是一組仿古建築,收藏和陈列有董寿平先生捐赠的珍贵书画、遗物、文献资料。
, l6 D* O7 L/ c; W- \$ @( z0 {
+ e" a/ _. P0 ]5 R/ z奉圣禅寺5 A: e4 b, ]& M) f& C$ `- O4 M
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常称奉圣禅寺或奉圣寺,初建于武德年间,原为开国功臣尉迟恭别墅。后来尉迟恭受佛教影响,感到自己虽然辅佐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毕竟杀戮甚众,于是幡然悔悟。一日向高僧智满讨教:“割绝他命,敢问还否?”师云:“将军有悔心,天启之也”。再问:“若斋僧建刹如何?”师答:“一念善心生,获福无涯矣”。尉迟恭听罢顿首叩谢,并设宴款待,遂改建其别墅为梵刹。武德五年(622),唐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从此尉迟恭请智满高僧为主持。
: ]" e* W) L2 B& ~* |0 q0 g, I9 A8 C6 ?3 s8 g& G1 Z/ d& l( g
奉圣禅寺 大雄宝殿奉圣寺坐西朝东,历代修葺,规模宏壮,由前后三进院组成,有前殿、钟鼓楼、左厢伽蓝殿,内塑上古行神像、伽蓝神、鄂国公像,右厢房为祖师殿,塑初祖达摩像及洪智、圆觉二禅师像;二进院中殿奉大三尊;左厢房塑十八罗汉朝观音;右厢房地藏王殿,塑地隍朝地藏王。三进院后殿五间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佛、文殊、普贤、迦页、阿难、胁侍菩萨及供养人。左右配殿各三间,有送子观音像,庭中设照壁,有韦陀殿,南北筑三亭,殿后还有藏经楼及法堂数间。奉圣寺屡经战乱兴废多次。金贞佑年间,除舍利塔外,全毁于战火。到元代皇庆二年(1313),高僧洪智重建后,历经希公、深公、一公、间公、浅公、浩公、杲公、昌公、惠公、喜公等十一代禅师,千百年香火未断。元至正十八年(1358)遭火灾,明洪武二十四年,永乐十年由圆觉禅师二次重建,到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 寺北浮屠院的舍利生生塔一座幸存,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为晋祠外八景之一。 ' l; o2 h2 v" d* z  w$ {
. z9 b0 A% V* i+ ^/ a
浮屠院
9 D1 g  s2 p: n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4 M2 G7 y. x& r' a; g- M

/ \" L5 ^2 X) A3 v
5 Q# r+ q0 X6 q
6 \+ {5 {* R6 w7 J! S- O, \+ W, k0 X5 u9 f3 d" {, M2 ~

2 P  G0 |6 K* \7 {
" p* A; A4 l- Q" }  r3 [9 R# h
鱼眼龙 | 2013-11-5 08: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wx120105 | 2013-11-5 14: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9 }2 w* c! O! t, `/ k$ L谢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