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故乡——韶山冲(18场景)

2011-12-23 04:58 PM| 发布者: 鱼眼龙| 查看: 38784| 评论: 0| 原作者: 杨德华(摄于2000年12月)| 来自: 原创

摘要: 伟人毛泽东的诞生地——韶山冲上屋场故居是一栋普通的农舍,为“一担柴”式的布局,共13间半。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毛泽东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秋离开故乡外出求学。
地点:韶山冲

  在湖南省湘潭地区韶山市的韶峰山麓,有一个苍松翠竹环抱的小山冲,在那所南方常见的农舍里,诞生了一代伟人、人民领袖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在韶山冲诞生的这位中国最伟大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奋斗,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任人宰割的历史命运,使贫弱苦难的中华民族真正站立起来,获得了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引领着国人在一穷二白的国度里开始了史诗般的国家工业化进程,奠定了中国走向强盛的基础;挫败了帝国主义扼杀新中国的政治图谋和经济封锁,使中华民族获得了扬眉吐气地尊严和力量,使新中国重获失去的大国地位和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消除了旧社会的种种痼疾和丑陋,缔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生活;新社会使中国公民树立起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志气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公而忘私的信仰…… 这就是无与伦比的激情燃烧的毛泽东时代!特别是他所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他亲自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在他离去后的中国社会的丑恶腐败、人民受苦受难的现实中,越来越感悟那伟大理论和实践所焕发的高瞻远瞩的、真理的、先知的光芒,这必将指引和鼓舞觉悟了的中国人为使中国回归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而奋斗不息!

  毛泽东的伟大传奇与盖世功勋,特别是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圣洁情操,以及他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所做的艰辛努力、牺牲和奉献,都将为热爱祖国的、有良知的炎黄子孙们所世代铭记!!

  此专辑中的全景照片拍摄于2000年岁末,那时候我们的网站刚刚建立,摄影师们开始学习使用带鱼眼镜头的数码相机拍片,全景摄影还处在拍摄8张、手动接片合成准球形全景照片的初级阶段,而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只有120万像素。由于近十年,我们没有再去韶山拍摄过,所以,本专辑的老照片确实属于四方环视“压箱底”的宝贝。为纪念人民领袖毛泽东诞辰118周年,我们特意重新处理、编辑了这些老照片,以饷网友。并以此表达我们对毛泽东这位将一生无私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热爱、崇敬、感戴和怀念;表达我们对那伙反毛非毛的民族败类的憎恶、鄙视和唾弃!  (2011-12-25 重新编辑 李萌)

  扩展阅读: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全景摄影:杨德华(2000年12月);作品像素:1600*800


远观毛泽东故居 青青林木拥翠,汪汪塘水含情。毛泽东故居坐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层层涟漪。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秋离开故乡外出求学。拍摄时已是初冬时节,但青山绿水、苍松翠竹还是把这幢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上屋场毛泽东故居 这栋农舍约建于19世纪中叶,原是一简陋农舍。清光绪四年(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购置了这所住宅,后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将它扩建为13间半瓦房,即退堂屋、厨房、横屋、毛顺生夫妇卧室、毛泽东卧室、毛泽民卧室、毛泽潭卧室、农具室、碓屋、谷仓、牛栏、柴屋、猪栏及堂屋的一半。

故居庭院 1929年4月,国民党政府没收了毛泽东家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房屋和家具均遭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了多次修葺,使之基本恢复原貌。1950年开始,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对游客开放。故居大门上方“毛泽东同志故居”黑底镏金匾,是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题写。

毛泽东故居近观 这普通的湖南农舍,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东侧农舍的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侧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家的。旧居为南方常见的“凹”字型农舍形式,坐南偏东,土木结构,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
毛泽东祖宅堂屋 这栋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到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内含杂屋,其中半间是指这间与邻家合用的堂屋。

少年毛泽东游泳的池塘 穿过故居门前的小坪,便看到两个相连的水塘,池塘里植满莲藕。大塘水面宽阔,毛泽东少年时代经常在这里游泳。他一生酷爱游泳,73岁时还能在波涛万里的长江畅游。专家们分析,曾长期生活在艰难困苦中、承受巨大工作压力且生活简朴的毛泽东,最主要的健身之道、长寿秘诀,便是游泳和散步及建国后的毛笔书法创作。
毛泽东读私塾旧址 南岸私塾是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处之一,距毛泽东故居仅100米左右,坐西朝东,建于清代。前栋东墙青砖,其余为泥砖建筑,青瓦盖顶,白色粉墙,黑色门柱,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大门左侧共有房屋9间,靠北角楼房一间曾为私塾课堂。1965年由国家征收。
毛泽东少年读书处

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处院内。1901年,毛泽东八岁时曾发蒙于此,在这里读书两年。塾师邹春培先教毛泽东《三字经》、《百家姓》,接着教《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毛泽东刻苦攻读,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毛泽东的课桌 在这间简朴的乡村私塾里,靠窗口第二个座位是少年毛泽东读书处。讲台墙上的对联为“诗书千古事,桃李一园春”。1902年毛泽东八岁时,父母把他从外祖母家接回韶山入私塾开始读书。十六岁前,他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六处私塾读书,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
南岸私塾拜孔台
私塾复原陈列了原来的拜孔台,墙上挂着彩绘孔子像——周游列国师徒讲学图。,两边有木刻黑底金字对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画像前置一大几案。1901年毛泽东八岁时,在此读书两年,接受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和熏陶。
南岸私塾先生的卧室
拜孔台东北是私塾教书先生的住房,内有老式雕花床、太师椅、书桌和一幅古画,两侧对联云:“苑怀妙品诗书尽;满堂生辉有余香”。
毛氏宗祠 位于韶山冲引凤山麓,背倚青山,青砖青瓦白墙,建筑面积为668平方米,砖木结构,祠分三进。深红色拱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两条各为“韶灵”、“毓秀”。黑漆大门上各绘有手持兵器的战神。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两侧对联“注经世业;捧檄家声”。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距毛泽东故居约半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58年)。
农民夜校旧址 毛氏宗祠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议约、祭祀、设宴的地方。堂内黑漆匾额高悬,上书“聪听彝训”,两侧山墙书“忠孝廉节”四字。1921年秋,韶山冲的毛麓钟、毛简臣曾在此创建毛氏族校。1925年初春至仲秋,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曾利用族校课堂开办农民夜校。杨开慧担任夜校负责人并授过课。

毛氏宗祠敦本堂 祠堂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第二进为中厅,是全族议约、祭祀、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为享堂“敦本堂”,安放着的毛氏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内两柱上是古朴的隶书联——“太极所生历钟瑞气;华胄出后定有达人”。墙上挂有毛氏家族《家训十则》、《家戒十则》及《百字铭训》、《家规十八条》。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的收藏处。

“绵绵亲情”展室 《毛泽东家世展》中还陈列着毛泽东与自己的亲人——母亲兄弟和妻子儿女的照片,及相关纪念物。90年代以来,毛氏宗祠被大规模复原修缮,在此举办《毛泽东家世展览》,以文物、图片、电视录相为媒体,介绍毛泽东家族渊源和家世家庭等。
“家世源流”展室 
1968年有关部门对毛氏宗祠进行过较大维修,使其恢复20年代原貌并对外开放。80年代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
“满门英烈”展室 毛氏宗祠内开设的《毛泽东家世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韶山毛氏家族的记录和毛泽东一家亲人英烈的生平事迹。这间展室陈列的是为中国革命献身的“毛家六杰”的生平事迹,他们是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大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
毛泽东纪念园照壁 纪念园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约500米的层山叠岭之上,最初定名为“毛泽东之路景园”,大小建筑近百处,于一九九五年底建成,集纪念、教育、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纪念园的最大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

纪念广场的毛泽东铜像 

纪念广场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前,毛泽东铜像高6米,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微笑着正视前方,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足程允贤设计。

毛泽东铜像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前,占地5200平米,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在毛泽东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12下一页
19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