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 发表于 2012-10-15 23:00:36

北京798作业

本帖最后由 光圈 于 2012-10-17 18:51 编辑

500

crazyfax 发表于 2012-10-15 23:35:37

支持,大家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这样的聚会应该每年进行一次。

鱼眼龙 发表于 2012-10-16 07:58:56

{:soso_e179:}

simzine 发表于 2012-10-16 08:31:20

{:soso_e179:}{:soso_e100:}

guonaldo 发表于 2012-10-16 22:07:47

光圈修此图,耗时4个小时之多,可见用心良苦。另外自曝很帅

古德曼 发表于 2012-10-17 00:40:12

看来大家的学习成果收获颇丰啊~{:soso_e179:}

友邦天下 发表于 2012-10-17 09:36:05

好啊!

友邦天下 发表于 2012-10-17 09:36:52

看到各位的杰作!学习到很多东西!

光圈 发表于 2012-10-17 10:38:39

guonaldo 发表于 2012-10-16 22:07 https://cdn.chinavr.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光圈修此图,耗时4个小时之多,可见用心良苦。另外自曝很帅

老外在培训时讲用2EV包围曝光,没有讲清楚,后来才明白实际是应该根据场景,或用2EV或用1EV,现场用2EV导致过曝的那张基本没法用,而且此图栏杆太多,建议大家要学一些素描,好对空间有一些概念,这样修图才不会穿帮。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7 10:52:30

本帖最后由 联横合纵 于 2012-10-17 10:59 编辑

现場这种景物的光比动态范围,RAW+ -2EV包围曝光,是非常认真的作业。

光圈 发表于 2012-10-17 22:30:20

本帖最后由 光圈 于 2012-10-17 22:41 编辑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7 10:52 https://cdn.chinavr.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場这种景物的光比动态范围,RAW+ -2EV包围曝光,是非常认真的作业。
老师帮我看看这张取景,当时考虑是那2根烟筒太高太大,就离它远一点,这样它就会有一大一小,近景还有那个小指示牌的东西。这样取景行吗,好像太平淡了,视觉冲击力不够?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7 22:51:34

可能我的屏幕变色,也可能真的“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我见到相片偏红、偏品。
至于取景那关系到审美,见仁见智,实在不好说,商业摄影客户说了算,投其所好便是,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真要我说也只是觉得没利用管道线条的远近收缩去尽现深度,这么多素材也没让天地有点东西看实在可惜。

光圈 发表于 2012-10-17 22:59:44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7 22:51 https://cdn.chinavr.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能我的屏幕变色,也可能真的“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我见到相片偏红、偏品。
至于取景那关系到审美 ...

当时老外上课是说要日光,后来调的时候就没变,还是脑子有点苯,不懂变通。以后我会注意构图还要严谨一点。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7 23:32:58

本帖最后由 联横合纵 于 2012-10-18 10:05 编辑

习惯上工业摄影要表现宏伟和力度,对比度大一点为佳,但也末必一成不变的定式,艺术自有各不认同的各种流派,凡相必言HDR也无所谓对错,作为个人风格什么表现方法也无所厚非。
冒昧放张两年前拍也是烟筒加管道的上来,就我所认为的可利用工业管道的线条远近收缩变化去表现深度空间作一实例,或可在取景手法上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http://www.kacha360.com/p1.swf

光圈 发表于 2012-10-18 10:29:41

本帖最后由 光圈 于 2012-10-18 10:33 编辑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7 23:32 https://cdn.chinavr.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习惯上工业摄影要表现宏伟和力度,对比度大一点为佳,但也末必一成不变的定式,艺术自有各不认同的各种流派 ...
谢谢指导,领悟了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0-18 13:38:05

本帖最后由 联横合纵 于 2012-10-18 13:39 编辑

我们斗胆自称拍的是三唯全景,怎样在二唯平面上展现视觉上的三唯空间永远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題。要充份用人眼在大自然中形成的视觉规律去做,才有可能造出平面深度空间效果,一是要利用物体近大远小的线条收缩效果,二是要利用空气透视效果,也即是颜色和影调要前景深、后景浅,清晰度前景比远景凊晰。这一些透视规律表现手法,学过绘画的必懂,而学摄影的却末必人人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798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