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质效比” - 画质和效率的关系
质效比:画质和效率成反比(画质越高,效率越低,反之亦然)为什么我们要用鱼眼镜头拍全景?
鱼眼镜头用8mm还是10mm?或者15/16mm的?
用24mm、35mm行不行?
这是初学者一直在问的问题。
我们一直都回答:什么镜头都可以,长焦镜头也可以!焦距越长,画质越棒!
既然什么镜头都可以,为什么不用呢?
这里面有一个效率问题,或者说是 “工作量” 的问题。
焦距长了,必然拍摄张数就多了。
鱼眼镜头3张搞定的一个场景,广角镜头30张,长焦镜头得300张,更长焦段或许得3000张!
用同样的镜头,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得到的内容也不一样。
下面仅以8、10.5、15mm镜头在全幅和C幅上的表现对比:
同样一个场景,为什么有人喜欢手持一键成像?有人却喜欢用长焦镜头拍数百张?
答案是:画质!细节!放大倍率!
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能!
这就是,一个合适的“质效比”。
既能有合适的效率,又能得到还算满意的画质和细节清晰度。
经过很多人的实践之后,逐渐地:全幅机配15mm鱼眼镜头慢慢成了主流的专业配置。
那么,不同焦距的镜头,一个全景到底拍摄多少张才合适呢?
同问。
是4加1还是6加2呢?
看到过尼康d810+尼康16mm鱼眼组合拍的全景案例,也许后期做的棒的缘故,案例相当出色,样板间效果是迄今为止看到最好的全景案例。 static/image/common/user_online.gif duxian static/image/common/clock.gif 2016-8-27 11:20 PM
那么,不同焦距的镜头,一个全景到底拍摄多少张才合适呢?
不要纠结于具体数字。虽然“一览表”式的机械答案可以参考,但是最好记住一个原则:
无论何种镜头,相邻照片(包括左右相邻和上下相邻)保证足够的重叠度即可!
这个所谓的“足够”,是指软件能识别画面特征,自动设置对齐控制点。
通常在35%到45%之间即可。
以下是相同的设备,不同的拍摄方法对比:
1、下俯15度6张,补天1张
2、对角线9张,天地小菊花洞
3、上45度6张,下45度6张,天地无洞
4、水平8张,补天1张,补地2张
5、对角线上仰5度8张,无天洞,小地洞
6、上仰3张,下俯3张,上下交替错位拍摄
综上所述,拍摄方法无一定之规,可正拍,可斜拍,可平拍,可俯仰。原则是“足够的重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