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与云台的关系是 “三轴一点”
$ K% I+ R) P% D0 p8 t
& u! K2 S* B( |* G
# p6 N7 e: f/ a( J因此,节点调整的动作分两大步:5 t8 A& M1 J; G, O4 g
A、轴调整
9 Z* g( ^, U6 T* qB、点调整 D+ i9 P% {4 C; D
( |8 F" ]) {% b三轴:XYZ
6 e& h! j4 r4 y' v- d' v8 H; gXY轴分别是云台的横轴和竖轴,因此XY是天然相交的,不用调。
- [/ @7 N9 \: v+ LZ轴是镜头的光学轴心,所谓轴调整其实就是把Z轴与XY轴相交。
( R* @ E& R0 [
q* ?: w) N& I T5 A1 E7 p+ | \) a4 w1 R
A、轴调整8 ~: B( G4 f) p
两个关键动作达到三轴相交:; _+ A" H" P3 s9 ]' [9 s* f
1、第一步云台横臂上扬,使镜头垂直向下对准靶心十字的横线(与X平行的)。这一步调整的是镜头光轴Z与X的相交,目的是使镜头光轴与云台上横臂平行。
; s3 ]. Z- ~1 O6 s2、第二步云台立臂左右移动,使镜头中心对准靶心十字的竖线(与X垂直的)。这一步调整的是镜头光轴Z与Y的相交,俗称“对中”或者“左右居中”。' c+ ?. E( T y
) k! J" o3 Z6 I4 f4 P8 t2 k
# |" b* i8 j/ ]$ G3 d9 A8 c
4 B+ q; [5 e- q, Y+ S9 `6 r
: `* ^! ]6 @2 q2 y* l- ^
以上两步完成,表示三轴相交成功。: L1 I3 l5 b+ S; E" h* k
XYZ三轴相交是节点精准的必要前提,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调节点位置。
8 F( t0 b/ k+ `& c) t/ k
. }4 y# f- C1 C/ e6 d
" u( O7 r8 E6 E( U% C- J' s6 O) K" {8 Q8 `* z8 y. D
B、点调整
" y: b8 J# S$ x3 V9 y1、镜头对准远近两个参照物,表示要拍全景的第一张底片,记住两个参照物之间的关系(通常说是两根牙签对齐)。
) U$ Y* y0 s5 I% T7 M* ?! O' n5 I, g" f a2、镜头转向一侧,表示要拍全景的第二张底片,观察两参照物是否依然对齐,如果不是,说明节点不准,景物已产生了视差。* v0 A7 N0 j: p( [8 [# q
3、镜头保持在第二张的方向不动,松开相机旋钮并将相机前后移动,观察参照物再次对齐,此处即是正确的节点位置。
( X0 V; L" z) u) S) u; g) P7 I0 c
( t: g' n5 u& |+ x3 _ , ]: `1 U$ v( Y& h0 U$ x

' v( w$ y d5 Z* r3 U9 r
; ?0 i) v" ~4 [3 f, {! |$ W- W0 W+ F2 |) Z+ ?
- \5 @% R& F( H- @
由于先做好了轴调整,使XYZ三轴很好地相交于一点,因此,点调整时的前后移动,实际上是Z轴在XYZ交点上的穿行。7 s" |/ C5 j' N! k6 Y
2 o/ p7 Z9 Q: q
4 V0 J0 H+ l- {! a以上动作,全部都是透过相机监视屏观察到的。
- N i' p- U- J$ t& T怀疑节点不在物理中心的说法,其实是说监视屏的画面其实是经过了反光镜的折射,与直接投射到感光元件CCD或CMOS上的影像会稍有偏差。
5 V& T, t* h' U6 G8 @怀疑论的根源来自于此。1 a3 k# @! }+ \8 m8 } k- ^' y$ f5 S
如果信不过监视屏,没关系,按下快门拍摄下来,然后放大检视,应该就是真正“所见即所得”的实际情况了。9 f' D) o" s, H r8 E' L$ A" |
/ L. V9 D7 M5 k6 o6 }7 M
1 [- v. M, A& s0 v8 F( u1 \, F1 v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