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有卖http://book.jd.com/11181946.html
e& j; k/ [8 G' ^9 J8 K5 m
5 u7 W! r5 ?- {1 A# n/ S# u4 a, Q$ H% |# W# E) [! }) [
内容简介 9 u. l0 q: Y% p- }: ]
7 C F* V U, _. @% u
! E( F J, Q! C* w
9 P t, a8 [1 ^1 |! d 《360°全景摄影:从入门到精通》作为国内第一部集360°全景摄影理论研究与全景摄影技术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力作,不仅在全景摄影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而且紧密结合摄影实践,对全景摄影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s- K/ c6 c9 a
《360°全景摄影:从入门到精通》以全景摄影与一般摄影的比较为起点,在全面研究二者异同的基础上从思维、构图、用光、主题表达、技术运用等不同方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全景摄影的诸多要素和特质。对全景摄影的语言特征、技术要领、方法技巧、图片拼接、影像优化、后期制作以及平面全景图片的剪裁应用等进行了全面具体的介绍。: B$ I8 i" p+ F/ |0 w1 [" R9 r
4 z7 d) E8 ?/ ~7 |. L2 n
" t! y2 J, ?, E J O( v6 M! ]* L
" [; d6 r+ v- Z2 ]0 G4 Q7 @1 Q' @7 l4 z% q; m, l
) v# t( a& T1 P9 g( p5 b
作者简介
9 ?4 f" b( z' r" t; z* A" `+ Z$ H3 R# M7 I2 \& @; \
7 ^, x3 a" p( ]% i' O& O& i" Y- Y# S1 v
张文欣,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菏泽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1996 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活动,曾有多幅作品在国内外知名摄影比赛中入选和获奖,2006 年开始从事360°全景摄影的实践和探索,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4 N" h2 F3 c9 y8 P! o3 i# Y
7 c* s+ P% Y& G& E
9 v J( i: {' v1 e* {8 `$ K) z
0 x, M0 l. V2 J1 C. z9 g# k. T7 E( w
$ i9 b, I8 Y3 F9 T
目录 ( Q0 b% @" j1 Y
+ b+ t) x* I+ ? _) U7 B J, R& G; h- q! N; C9 l9 D; q
第一章 全景摄影概述
* {! b, ]5 M; o' ?4 d% |4 `一、全景摄影的前世今生: A( b* C( e" \5 \, `- E
二、全景摄影的分类
; `5 g3 T7 i4 ?(一)柱形全景+ }# C1 ~9 Y4 Z/ r I+ u: v
(二)球形全景
+ h9 C% _' k5 g. w% M* y! r8 Z, i(三)对象全景 S3 k2 k" E8 e/ n
三、全景图像投影/ z3 z9 n; x" L6 [7 Q6 x
(一)球面投影
" b/ \* s. b0 u% D r. Q(二)立方体面投影. G1 [2 O" n' w7 ^( X" T* v" n
(三)圆形投影2 X- c- `+ a5 w# w+ p' L$ k4 V
(四)小行星投影/ D/ O1 i$ z `7 j: J6 [' U- U
四、全景影像的捕获1 M% K# `# ?2 V( z+ _6 j# v- B/ x
(一)整体一次捕获1 V) D1 W* o: x5 n' O
(二)单行多列分区捕获
3 X+ _3 e& o: b$ j. A% i* L8 A(三)矩阵分区捕获
9 f) S" w& K) q, Q+ Y0 [(四)镜球间接捕获
8 L2 o( q( {% |+ L3 F% j( l' ^( T第二章 全景摄影的特点和比较
$ o& G4 B# x# X7 I- c5 I8 S一、全景摄影的特点: ^* P) s1 G1 U) S' k6 R( M
(一)全视角
$ k4 c$ P; A+ T0 O% K# f(二)交互性0 P1 y; c8 v2 b
(三)多媒体性
$ T) T( o7 m, h(四)自主倾向性
" r+ l: j/ s: b( T7 ~( @2 H(五)信息增益性
4 H. ^5 k9 Z, @+ A5 \, x二、极具挑战性的摄影--全景摄影与非全景摄影的比较
. |# y" p/ @6 s) u( ]! P7 K(一)透视节点的一致性
! S, D! G9 P' h' Q# j(二)技术手段的有限性
. N" A9 `; _& ]# c8 n3 a. D(三)取景构图的整体性0 a5 |4 I6 u7 c9 x! @& L: r; ?% T# m
(四)主体呈现的多元性& Y! ], R- }# x7 O4 ?
(五)主题表达的多重性3 H# h: X% I. \1 f' n4 K* d% u
(六)多种选择的折衷性
9 Y2 @& T9 e! j% Z0 f(七)亮度范围的高动态性# j. w3 s: Y. W' w9 g, i
(八)创作过程的复杂性9 B( X( Y& X) p2 G) T- v
第三章 全景摄影的适用器材
0 ? n# V |% Y5 v( b9 r一、相机
# c7 b& w) ?8 G* S+ C* _- b二、镜头
5 r- h# ?, g) E; O(一)鱼眼镜头
, Q3 C$ ?; r/ o; Q, J% S(二)广角镜头
# p$ A: t4 w2 ^2 E3 e4 ^三、脚架, P9 r! f5 D& z; o5 ?! l$ R- T
(一)三脚架- j" ^" i( ?0 c+ w1 H9 e* V
(二)独脚架$ b& v ^* e. V
(三)手持拍摄
. G* C; c0 x# N( a. D) c$ U4 i四、节点云台
8 Y9 r4 s: _# \! U9 E. t(一)变距式节点云台/ X* n( t$ `: \% v5 [9 z0 d
(二)定距式节点云台" ^- j; X1 e4 G# ]2 s2 ~
(三)电动节点云台& [) V5 T: D& X! i) A8 w- `
五、快门线与遥控器+ ]0 B* U/ r5 }( _2 Z. D4 M
六、其他附件5 B! X! u0 c7 J; q" N
(一)全景高杆
5 [. Q) a1 b$ H& S(二)镜头支座
) D' E+ P+ q; s$ }第四章 全景器材的调校与使用
; W- ]4 p9 g1 R1 {3 i$ D一、脚架与云台
5 ? F9 F' y- d1 W0 ~+ a5 y* U8 G(一)三脚架的使用* C W. L; J# r# x1 p |
(二)云台的选择! e9 i/ I( h1 k
二、镜头节点的调校
6 l5 I8 A: g% V! P% d# ?(一)初调
: _+ A- Y! R# L( B(二)精校8 F' {; f/ ]$ I2 q
三、相机的基本设置; G3 h; _; @6 V* O4 v, |& _; j
(一)白平衡1 [+ i9 |% r% u, R* r% b }
(二)ISO 设定
0 x( M7 u( X' b* s1 l0 f0 ?, A3 w(三)文件大小 ~. f4 J d0 q7 s7 r
(四)影像品质9 O; h& {6 U, K& g9 G/ E
(五)文件格式% s: n( E. e; k' ]
四、拍摄张数的确定
2 j# K* o ]+ Y: s: w(一)镜头视角决定最少张数6 A, u5 R5 S. A3 g
(二)质量要求决定拍摄张数: R l8 W1 r }6 v% p+ F3 N! `: s- U
(三)多多益善还是适可而止$ M& O7 P) ?/ j. h/ }+ f
第五章 全景摄影的基本要领3 m' k3 C9 p, W. U1 o6 c
一、全景摄影的一般要求
! K. G8 N. H8 @- h; X& B(一)整体的艺术思维方式- I, F2 M& ^5 K) |4 f; h
(二)平、稳、匀的技术要点" f; R& k, X- Z
(三)高、精、工的相互统一
! N& h" F* _! v A) j7 E二、选点与构图
/ f' @8 e0 p3 y0 f$ [) L4 t' A- K(一)主题优先& o( \- j- Y4 [! E' l3 J m& w" b3 B
(二)主体优先* w1 c& R+ C9 Z9 ^7 M( a
(三)前景优先
- u5 Y+ p7 C5 R: ?$ A ^) G(四)完整优先
3 ]5 l, X% |4 a9 ^3 Y( B(五)仰观俯察/ J# o" L( [- I
(六)留心细节
/ M5 {1 b1 l' n3 T# F三、景深的控制
! _) i' M- _9 g) h(一)决定景深的因素) J; ~1 K6 S- m( d# D: C
(二)光圈
" c4 ~+ m6 s* w4 y; {0 K) N(三)聚焦2 g" e4 G* B0 |9 d
(四)超焦距的使用
" S# C/ h% e! t1 z* k/ h) G四、测光与曝光
9 G9 r @& H% l' H: u* E(一)宽容度与动态范围
$ A& u) Z: {0 n, o% y(二)曝光量的确定
5 Y# q6 S c: E" N8 v. `5 D6 ](三)全景摄影的测光3 D( K: ~$ i+ n3 {# M! H) K: r
(四)曝光模式的选择
y9 y% x) s* d6 g(五)包围曝光: c. x* c$ ^# M8 G: R5 s
五、补拍顶部与底部8 ^+ E5 A4 l8 `& N5 l5 y
(一)勿需与必须
# i+ Q7 b: K# s(二)上仰与下俯6 x) N4 X3 d5 ~7 |- t- o8 H& M
(三)怎样拍摄顶部和底部7 c a! d* J; {+ r0 E
第六章 全景摄影的题材: k% P% F5 M# l: C+ x$ z7 U5 Q- h
一、山水园林
0 W$ Y% _$ W2 |/ x0 L(一)光线的使用
0 i" u/ ^4 T0 q( t( H. }(二)精心构图: D0 e. F2 o7 u- d9 o/ Z
(三)避免眩光
# e) e1 s) a8 |: R5 x6 t8 T$ m二、都市风情+ [* O% Z" C9 J& f" B
(一)测光
! A) x) U' z W' H6 \$ E(二)车辆、人流的处理 d& v. U- k y: h* U6 w
三、人文遗迹8 z' g2 F0 v. `0 k6 W1 X5 e
(一)熟悉拍摄对象
, j# i J: L7 y+ Y7 h- d(二)细心观察3 m' j y- Z( \7 t+ v9 X
(三)强调特征
. }+ k8 R$ {& r1 {" p(四)入境问禁
. V- Z9 H4 |/ l& w% a四、生活纪实
5 q3 @7 Q- q8 Z! ?0 |: r4 E! I(一)突出主题0 o. g X C' j0 ~( P# T
(二)靠近主体! z6 B: b0 `! P
(三)把握瞬间7 ^8 y" g* z2 q- e
(四)适当升高机位! v2 _7 @: `. N* n( d1 h$ F8 J2 p
五、室内场馆
/ k4 o9 m. u( F/ t/ V0 Z) `(一)色温的选择
7 x- i& t; |) _& l4 K3 V. ?(二)感光度的确定3 O1 ]' L* I( A
(三)景深的控制* W0 j( X* p3 t
六、厂矿企业
. K# D& H: P8 u" Y, A9 L( F1 ?. V(一)把握特点* E- A( Q- f E& ^1 j
(二)突出重点
/ q! a% H% t( n( d6 r- [(三)视觉识别) \' `/ y% ~. f2 X% O% s# y3 C# n2 A
(四)手动白平衡4 \; A ]& m/ j2 ?8 N
(五)灵活曝光
& a* ^1 A8 }6 f- X七、公共设施4 L0 t1 S: a* E
(一)突出建筑特点( G% F- L! o3 q) ^5 c2 R7 r* i
(二)精心选择机位; k' q" `3 P1 s* f6 e2 G/ }
(三)提前做好沟通
Y( N Y3 L# [2 P* \% G八、弱光全景& b& e4 l' ?, J9 K! d
(一)保持色温一致
; }( e# K, O% S, B) n(二)控制天空部分的曝光
5 A$ {5 Y( q9 G4 q' \* u(三)小光圈' r, c1 P/ s# F% o- m
九、小空间全景/ U9 }% C9 w6 L6 Y" ^
(一)精调节点
) b3 ^. v/ h" \4 R2 O9 W( d: ?0 @(二)控制景深
4 Y9 }/ k! y: k9 w0 }(三)巧用脚架$ Q5 |5 y+ W, p
(四)远距离操控快门6 \7 z: m* y$ _
第七章 全景图片的拼接与修补4 }' U( [* e% l$ Y
一、接片1 f/ a* q$ i3 O0 s+ d/ ]" `
(一)接片的基本步骤
- i7 V/ `9 Y: J) W(二)顶部与底部的拼接
4 r1 I4 w4 i% Y. U- n(三)控制点的加与减* ~4 y$ i0 e# f9 c- K. n* b
(四)垂直线和水平线的修正
1 p& b) r- M1 X& t$ ]0 d" d8 q二、特殊全景图片的拼接, S9 b( e$ M! W4 Q
(一)曝光失误的全景图片的拼接$ s+ z6 o. I: ~9 V+ O G
(二)控制点不足的全景图片的拼接
2 \* ]) X: J! Q! t三、输出文件格式与文件大小
: G( ^: W; H, x' s: b, H(一)文件格式, ]9 B( s' }4 O; y. L$ `
(二)文件大小3 u4 U; V5 h6 U/ Z. l- Q
四、修补顶部和底部
7 @% o. F3 K( t6 H. O(一)PTGui 变轴修补0 p4 z8 K1 V. N+ U
(二)切片修补4 y' N! c5 J" n; g
(三)补丁修补
/ T1 C$ T$ z0 U, r5 H3 H五、复杂底部的修补7 f# T$ ]; t1 ~- z
第八章 全景影像的优化1 G2 W6 a; n% B6 k6 x" G
一、移除重影、残影
! y% H. Q# d- A4 @6 j1 A(一)在PTGui 里移除( V9 O, e7 G! t+ o, `9 }1 M; k
(二)在Photoshop 里移除
: z) f, g" X2 d; r9 g$ `& x9 Y二、修整瑕疵' q1 p+ F5 @" p7 w
三、校正偏色
! V9 k3 Q% U% |(一)使用Lightroom 校正偏色
" l: `: J4 l1 e2 R& T9 s. ?9 r4 G( G(二)使用Photoshop 校正偏色
+ s7 x. i& w& `" T四、降噪' Z' V! s; u L7 \# S
五、动态范围的扩展和保护5 V2 w. M+ [4 R) l) h
(一)动态范围的扩展
: ~# j- n' m1 g; ]# s! ^3 m" [(二)动态范围的保护0 C8 z8 i# _" V$ w
六、分区优化
- l- K0 W9 e* A七、锐化
6 G0 Y/ p7 R( }4 l(一)显示器的分辨率$ d2 e8 `* f' X* P- u. _
(二)锐化的方法
" h3 y1 f1 {0 Q八、分辨率与文件格式8 E" G1 B( v: m
第九章 高动态范围全景
& p1 J i# V0 \8 S3 ]7 K5 ^一、高动态范围的捕获
! K9 U$ l- w: g0 Z9 R(一)场景的选择
# W& Z* u& l7 {7 V(二)确定需要表现的动态范围/ s8 u3 \/ d: p# \' z1 b, _
(三)HDR 全景摄影的测光
6 K7 ^1 j. n3 O2 d' t(四)包围曝光±EV 值和拍摄张数
) p* R$ B+ A8 L的确定
: t N3 z2 @# y5 z8 ?(五)单张图片能否进行HDR4 ?. _: H" K' f- n7 q
处理7 e( T% k& t/ U, b
二、HDR 全景图片的拼接1 f/ n) s- Q8 w: q$ v
三、HDR 色调映射软件
! R' \, c G. S0 o! p E) |& D(一)PTGui 色调映射工具5 f+ z+ R) {; {3 ^2 y
(二)Photomatix
& u, K6 ?& I/ B' |5 R- }/ A5 H2 f四、HDR 色调映射举例6 S$ f( ~0 H7 R
五、色调映射图片的后期处理
4 B* F m/ q- ~7 d- d( G5 |0 N& q(一)色调映射图片的修整: g. C. u. K. `/ u
(二)色调映射图片的润饰 ^9 Z* Y7 @4 e: P' J0 g
(三)色调映射图片的肤色还原7 `" ~8 z- c9 F; b: ~
六、使用一张图片进行色调映射$ e0 o3 G! S' x4 N
七、获得高动态范围影像的其他- S" F+ N+ `/ c
方法
& ^& k3 u9 ~, Y8 w9 I# ^7 r(一)曝光融合
. H h+ L5 W/ \( J& Z(二)混合图层
% G. ^8 l- |! n第十章 全景作品的制作和展示2 Y f" Y8 k) c8 ~) L: O8 Z
一、漫游全景作品的制作
* J2 C# h6 P! C5 R8 q2 ]2 O(一)单场全景* B* V/ U0 ?1 r7 w/ V. n
(二)多场全景0 `9 }0 f& X7 G0 {( P K$ H8 S
二、平面全景作品的二次创作
2 D7 h4 a/ _7 V1 H(一)360°全景图片的再创作 z d3 ]3 ]) D0 K A" F( w8 V" G
(二)全景图片的延伸利用 4 O8 `! v7 Z+ T$ B2 K3 z; X& B
( W) }% A9 j/ L+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