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软件调节点?

[复制链接]
查看15471 | 回复2 | 2018-7-16 09: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360*180度(俗称720)球型VR全景(spherical panorama)大多是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转动多次拍摄,拼接而成的。拼接是否完美,取决于镜头节点位置是否正确。

! O2 ~; c, z) U, U9 F5 m
镜头节点,术语是镜头的“无视差点”(none parallax point)。
6 F- T% {4 O+ @4 T3 X5 e3 r. I节点误差,就是镜头的无视差点没有被放到相机镜头转动的轴心,导致相邻照片之间的重叠区域有视差,有视差拼接就会有瑕疵。% Y! ]; G! s6 `0 P* p) L) f2 i# [
调整节点,就是将镜头节点的位置移动到转动轴心上。
下载.jpg

5 v9 p  R, N- E% t# [6 C# e0 ]& o
$ P# I+ q4 n' [& @& t* |
' C( f* ^+ C- n# S- i* h
调整节点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用镜头对准远近两个参照物,转动镜头观察参照物有没有视差变化,通过前后移动镜头消除视差,确定节点的正确位置。

: k, H: i6 z& |7 E, k' B
也有直接拍摄、拼接,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继续试验的“试错”实验方法。
拼接软件ptgui 可以将拼接结果的控制点误差数据化,供摄影师了解误差的大小。5 M1 ?) I$ [6 |, z

0 L+ P. b6 G2 }5 X* @. ?! {
试错实验,是在人类生产活动和科学活动中最常用的实验法,即以多次实验得出多种结果,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 n+ L. y) `1 a! }0 Z) o, V9 @后来人们总结经验,在50年代美国人提出了“优选法”的概念。
: y$ K9 |! B/ P! o5 p. ^优选法就是为了让人们以最少的试错的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活动中的最优方案。
! F  Z$ W# G2 t. Q* C1 w最初的优选法也叫“黄金分割法”,后来世界各国科学家都研究出了各种优选法,中国人在70年代家喻户晓的是我国科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
. W4 C7 q! P  ^0 H华罗庚写的《优选法平话》,直接被广大劳动者理解并应用,曾经全国掀起了一股优选法实践热潮,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大量成果。
. l% C% x6 [. I, C, K  V8 m2 j" e# j而现代则在优选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所谓新老七种工具和正交实验等现代管理方法,使生产和科学活动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 V. I' F/ ?& g9 V; ]5 l0 [3 }
试错法繁琐、耗时、效率低
软件试错方法需要多次以不同的节点位置多次拍摄和拼接,通过多次试错,排错,最终选出正确。试错法工作量大,耗时长,效率低,不直观,很难被广大摄友所接受。
在讲效率的时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不知道因果关系的事物,可以用优选法进行试错8 M/ \% T( V- V- K% x" S) l" h0 e; y
试错,纠错,再试错,再纠错,直至正确。
5 G6 g5 K& D- F* Z9 r  N
对于已知因果关系的,就应该直接解决问题出现的原因
已知错误,不必试错,直接拨乱反正。

! S' a0 y; E8 ^# l已知原因:两张照片的重叠部位有视差。
8 @+ K, p$ G8 z/ ~* I纠正方法:直接移动镜头节点至转动轴心消除视差。( Z6 P" s) z- G% _: U2 v
& [, w$ ^5 E" Q$ T/ Q& h7 ^. A* l
直观消除视差效率高
本人写过不少调节点的帖子,一直不遗余力地简化概念,秉承的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就简删繁,都是为了让学习者不受那些繁琐理论、术语的干扰,直到简到不能再简的“两步法”。
两步法的动作' D: S/ z) X  R; Y
第一步:盯住画面,转动一下镜头,视差出现了;
' t2 G5 s! o% J! Q, R" \5 R第二步:移动一下镜头位置,视差又消失了。7 L& ]+ G  B; r' J3 Q
就这么简单和直观!
7 U' q, [2 Y: V* J
4 G, E# F0 o2 O  l6 Q! K两步的含义
  A- e9 o% K; ]- r4 e+ k第一步时镜头的朝向假设是在拍全景的第一张底片,转动镜头的意思就是要拍第二张底片了,此时如果在相同的区域出现视差,肯定会影响拼接质量。
$ @+ I. z! J$ i! [2 ~第二步时镜头仍然保持在第二张底片方向,直接移动镜头位置,观察直至视差的消失,然后将相机安装位置锁紧,就可以拍摄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

/ i, }! Y; k4 c4 `- r9 L. C+ A' v, o. _, B& y% k

: [7 H: C8 s/ R* u' ?2 Q. A
问题来了:
凭什么来判断视差出现或消失了呢
为了帮助摄影师能直观看到视差的出现和还原,本人设计了能让摄影师观察到视差变化的定位装置:节点瞄准板,瞄准框内有两个对顶的准星,尖端对齐形成一个交叉,就是正确位置。此装置其实就是以前论坛帖子里多次提到的 “远近两个参照物”。

; m$ o) m2 x# g. @
光轴-节点瞄准板-3D示意图.jpg

4 D5 ?+ m5 U! u) l3 K
将“两步法”套用在瞄准板准星上是这样的:
第一步:调整准星顶尖对齐,转动镜头观察顶尖错位(视差出现)。
第二步:前后移动相机,至顶尖再次对齐(视差还原),然后锁定相机位置。
至此,节点调整的工作完毕,可以开始拍摄全景了。
% E9 u5 v& c1 s
0 w5 S) ~$ x/ D, p# e( U4 k: J4 X" q

. q4 z- e( E+ l" m有了节点准星,什么优选法、降维法、抛物线法、爬山法、陡度法统统不用,它们都是要进行试验、对比、取舍,最后得到结果。
6 [. C7 v" F3 y1 _, J老鱼的准星,是让你眼睁睁看到你要的结果,然后直接把旋钮锁紧就完事儿。" v8 @" h$ m4 o4 R
还能更准确吗?
; r: s/ B) \# g  D6 _3 y那就看你能放大多少了。
/ r+ F) J* m$ V  a6 ]& I# A7 i2 c相机监视屏不够?就用实时投射电脑屏幕!* \( d6 T; D( b# U: {5 M5 T9 p- {& ]
" A( {* X; V% D& t
+ y  a; Y" t# F5 d
  D+ c/ F4 \$ T* R* _
节点与云台之间“点与轴”的关系6 D! ^  I2 N, ^+ t3 f  h2 p
以及“节点准星”的具体操作步骤/ B+ A+ `$ G  I% s" O

9 m/ }6 @; D7 Y! h/ Z: Q1 W
. I* ?0 M; d. d; p: k6 l! C/ q! }/ k: n: ]; E* t. E/ ]
% o8 |2 r2 t, g, ~8 B0 a
瞄准板图层-节点仪变云台前的最后一步-示意图.jpg 8 a. C1 M  t: n3 A1 u

5 c; r. W4 s' j' |# S7 D
3 ~4 d/ L" n" @. m3 t/ z8 i* W+ ?, P4 W+ q& M
准星,也叫节点瞄准板准星,它们依靠滑杆和滑槽定位。瞄准板与滑杆和滑槽组装成了“节点调整仪”。% Z& j7 }) F6 |0 V% g: `! u
节点调整仪,老鱼积累整整20年全景摄影经验,浓缩提炼精简到两根碳纤维滑杆、两块铝合金瞄准板的一个小支架。
+ u% a2 m, o  O, A8 V9 x3 N+ V
/ u& M1 D4 G1 l7 i这么一个灵活、轻便、简洁的支架,如果仅仅用于节点的调整,岂不是可惜?) i! \! W+ Q; f+ `* d% r
其实,安上一个分度盘,它就是一支立臂可升降的全景云台。* H: ^% f+ S! O7 W+ B/ w1 Q
碳纤维滑杆成为云台立臂,瞄准板成为云台横臂。2 K! i1 @2 T5 K

! q. ^2 F, h: e0 K! t5 r4 ?下图是NN6同款的RD10高级分度盘,也可以选配RD5稍微便宜的,也可以MINI分度盘最轻巧。6 q$ \& ?6 _# [* T% F# _
忍者系列的分度盘共同的特点就是:手感清晰,转动流畅,定位精准。+ X. W7 g. f4 u! Z
YY20-RD102-600.jpg
- `' T6 Y+ P4 F
- D; |8 n( }9 A
何勃然 | 2018-7-18 0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qweerrt | 2019-7-18 14: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