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调节及技巧

[复制链接]
查看20361 | 回复5 | 2019-3-22 2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irehell 于 2019-3-22 10:24 PM 编辑 . U& m6 K6 M  }8 R0 p$ R1 h

) U6 g, O: S& E5 t9 S( {$ h
对于初学者而言,对节点是什么概念,如何找节点等总是有些困惑。其实大家都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记得当初为了找到一个很精确的节点位,那是整宿整宿地调节好几天。后来随着不断的经验积累,才慢慢意识到节点其实并非完全就是一个点的存在,他可能在一些镜头上表现为一个点位,也许是几个点位,甚至是一个区间。
7 N2 x/ Q# N: W: R) }4 C
至于节点真正的光学原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于复杂,也完全没必要去深入了解,只需知道云台带动相机转动的两个转动轴心必须同时相交于相机镜头中心光轴上的某个点上,这个点就是镜头的节点。换句话说,无论相机如何旋转、改变朝向,它都是基于这个点的空间固定位置来做转动的。唯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视差,让你数张照片能完美的拼接起来,在照片拼接接缝处才不会出现错位。
$ b5 G, P; s! p2 b: T! z
以下这张插图也许能让你更容易理解节点所在的空间位置:

( Y# P; `- X, M
0.jpg

2 C' e9 ]. c, K5 z
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理解视差,视差的存在是接片错位的基本原因。以节点方式旋转相机拍摄,是解决接片出现视差错位的基本手段。

3 U& A' l  v# Y6 r' Y- e$ h
1.JPG

/ N2 q! T- }/ H. z  |* }' S" X0 h
首先我们试着用一只眼睛去观察一前一后存在遮挡关系的两个物体,例如一只黄色的铅笔正好遮住远一点的红色铅笔。
( o& u7 [- V5 X/ Q9 ]) U
2.jpg
3.jpg

1 a* H- |1 X+ b* Q" ^0 h; u
接下来我们转动我们的颈椎再去观察,这个时候我们的脑袋就好比相机的机身,用于观察的那只眼睛就好比相机的镜头。由于我们转动的是远离“镜头”的颈椎,你会发现原本重合的两只铅笔错开了,不再重合。
' o; Q% Y6 r! J) q' d( U1 t
4.jpg

6 P8 s) T/ H+ M% h5 i2 i5 ]
接下来,我们调整转轴,由颈椎变成眼球中的一个点作为轴来转动,再次观察,我们就发现无论我们怎样转动,那两只铅笔依然重合。而这个点就是我们眼睛这只假象镜头的节点。

  m) Y6 F" A) R8 r$ q
那么节点对于接片到底有何用处呢,想必绝大多数人基本现在就清楚了。如果还不清楚,看下面这张模拟拍摄过程图就明白了。

/ |1 d* f2 O2 E8 {' b$ z  h3 c
5.jpg
6.jpg

& J1 R4 F  |8 R: v0 X, ]+ l
节点具体如何找,网上现在有很多教程,下面我们做了一个最常见找节点方法的视频教程。大家可以观看了解。
. \  h* b& k( Q( H; s6 T" I
# X% d* z; U6 ~6 S% O+ B6 Z; j
接下来是节点调节可能的八个方位参考图,根据参考图表现的遮挡关系及遮挡多少来进一步精调。

5 |1 l# a9 q6 Z4 q* y* M5 ~
  C  J6 [. D' _* m: k# w( F
7.jpg
2 M8 i' [* r) `  r. ^  V: Q2 o7 ]& U$ O# Q% n. z; u

# f. U; o& u: L  h% o& g2 s/ \
我们第一次安装相机上去的时候,不大可能一次就到位,所以我们的底部轴心可能并没有穿过镜头的节点(上图红色小点),很可能在上图8个黑色小点方位上,有8个方位,就有8种可能的参考数据,我们逐一用几何图的形式给予展示,并提示该如何相对于云台调整相机的位置。
- V7 c3 O+ V( H. w+ g& ?+ s
注意观察后物体在画面左边或右边的时候与前物体发生的何种方向的错位及错位程度的多少关系,再对号入座进行调整。
- ?4 x" E$ k# M* H3 C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firehell | 2019-3-22 22: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hell 于 2019-3-22 10:22 PM 编辑
1 c7 G# T+ C# y& |) U" l# z$ r& @, a7 Q, i* m
关于节点,您可能还需要了解一点与其相关的有趣现象和原理。首先是节点与物距及镜头焦距的原理关系。
  w" w" j4 C, ?2 ^6 \% _
16.jpg
+ s' ~7 H9 S" l  B+ X3 L( I) q- B4 b
以上是以节点为中心转动而形成的投射关系,便于和下面不以节点为中心转动产生的投射关系进行对比。

4 N, ]/ b& r* X# C( s
17.jpg

7 S/ |; Q8 S4 }- o) n/ M2 s7 q
这就是为什么用飞机拍全景,如果按节点理论来说,他的节点可能偏差达到1米或更大范围,但还能接上片的原因,因为物距足够远!
* @2 ^, r8 I7 S0 [
18.jpg
6 b3 q* D3 ]0 [9 J: [
这就是为什么在使用长焦镜头接片的时候,你根本无需考虑节点的原因,你更多考虑的是相机挂载到云台上的重心问题、力臂大小问题。
6 Q; |- }* E6 j9 ]% ^6 ^
特别是用长焦拍风光矩阵的时候,不仅镜头焦距长,且物距足够远。
$ _' n, o9 o2 j
同时这也是鱼眼镜头因为焦距短,需要比焦距更长的广角或标头更精确找准节点位置的原因。

" k6 ]6 E1 w; x* W
我们再说下鱼眼镜头,因为他的焦距通常非常短,视角非常大,而且镜头里面还有非球面镜片,这就使得鱼眼镜头的节点位变得比较特殊。它的节点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个点。其实其他镜头也一样,因为目前的镜头设计都是为平面CCD而设计的,绝大部分镜头都使用了非球面镜片,只是那些镜头可能因为焦距长、视角小,以至于非球面变化程度相对小,你几乎观察不到罢了。
/ O! h/ o/ y% a1 @0 j3 C
19.jpg
/ L, L6 M3 T% a3 _; o7 j5 ^" C
你在使用鱼眼镜头调整节点的时候肯定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上图所示,也许淡绿色区域你通过调整 ,前后物体的遮挡关系在这个区域内没有问题了,但是一但参考物体进入淡蓝色区域,参考物体就发生了错位。同样如果你将蓝色区域调整到没错位的程度, 参考物体一旦处于绿色园区域接近其边缘部分时就发生了错位。
% f) e/ w) x; \' k1 b+ c& ~
这说明整个镜头的节点是在一个区间内变化的,以适应不同的画面区域。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非常可能就是因为非球面镜片,同时鱼眼的视角太大,非球面镜片的焦点线性变化才容易被观察出来。

& ]' @. r& J. s
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只鱼眼头,一圈拍4张与一圈拍6张可能会使用不同节点位的原因所在。张数不一样,重叠的范围区间就不一样,那么图与图在PTGUI中的接缝所处上图绿色与蓝色区域也就不一样。

5 t/ i0 N$ X# t% E8 s! y
这也可能就是很多朋友都反应CANON 8-15MM鱼眼在15MM端拍摄时,水平一圈6张或8张后,正向上拍一张补天,补天那张的边缘总容易出现错位的原因吧?后来不少朋友改进拍摄方式,比如先上仰60度拍一圈,在下俯45度拍一圈来解决该问题。想必其中的原理大概也是于此。
( }1 |" R" d# |. }5 e) V
至于这种改进方式的拍摄,S2Pro的自定义子程序也给予了非常完善而自由的支持。自定义程序是操控方式可参考之前的教学贴:
8 l* c2 @5 v: g* h  x# g! `
S2Pro自定义模式教学
: `# x# V# c5 ?1 @8 ~- g
) J9 X- e" B: a1 J# n" O7 E% O* T3 E% n
4 N$ u1 E0 E' J& u6 R, C
另外作为鱼眼头,无论你选择何种方式拍摄,建议一边调整一边实际拼接看最终结果,拍摄的测试场景最好选较小的室内空间,比如厨房。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快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适合你拍摄习惯的节点位置。

# k2 t  q4 b$ t& Q' ?* c6 [! ^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目前的肤浅认知,可能和真正的原理相去甚远,甚至可能是错误概念。但如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就万事大吉了。
0 U! d, r! p9 q
& V8 I6 o0 @( A- ^. x

, Z" q) ~! R% `8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