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簿 第一本

热度 1已有 2607 次阅读2015-2-16 11:18 PM |个人分类:切磋技艺|系统分类:拍摄散记

严重声明:
这本意见簿上经常引录别人的照片,
有些照片(不是全部)贴上去后,竟自动打上了“wangzhiping”的水印,我千方百计也摘不掉,求助于网站掌门人,答曰:暂时还没办法,我们正在研究改进中。
我的本意绝非想掠人之美冒名剽窃,敬请照片原作者及众看官理解原谅。
王志平致歉致谢。


王志平
马建军•《秋日乡村》5623
右边的人(甚至电线杆)可删去。突出主角,简洁画面。删完后左右不对称更能显示出左前方是作者有意给鹅留下的前进方向和空间,鹅的动感和自信将加强。


马建军•《秋日乡村》5829
这只苍蝇能与蜜蜂蝴蝶比美。 适当剪裁,主题更为突出(其实还可再裁掉多一点,请作者试试看)


马建军•《秋日乡村》5836
很喜欢这张。建议你再去重拍一张,向左多迈出几步,等燕子(越多越好)来时用一个正面的角度拍,天线正圆,横杆水平,那么这张作品就更好了。
谢谢王老师的点评。 记得小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写小燕子,春天的课文。还唱过小燕子的歌。小时侯我家平房的屋檐下也曾经住过一窝燕子。但这样落成一排向画上一样还是第一次 见。对了半天焦,等了一下,结果圆天线上的飞走了。当时只想着趣味点是燕子,要拍清晰了,没注意构图。下次一定先占领有利地形,再等那美妙时刻到来。马建军


马建军•《秋日乡村》8541
蹲下来拍,将黑色的三轮车突兀处理在左右树丛中间白色的地平线上(左右不粘)


李伊•《男人》
很精致很地道的一组社会风俗画,张张都很有味,作者很内秀,修养功力不浅,
其中《隔》简单了一点,建议从本辑中摘走。
还有吗?没看够。
构图稍嫌紧促了,剪裁得太苦,不够潇洒舒展。
一般说初学摄影者拍摄和剪裁时构图太松,而一般的摄影家应注意地是在剪裁尤其在拍摄时构图不要太紧。

谢谢王志平老师的点评,提的非常到位,本人也正在思考如和提高潇洒舒展.再次感谢您的指正。李伊
很有新意,也很有内涵,也有幽默元素。喜欢这样的作品。
岳振江

岳振江你和李伊是“臭味相投”。



马建军•《表情》
发孩子的照片要格外慎重和客观地严加挑选,因为某个特定孩子的照片在其父母和亲人的眼中永远是最有意思最成功的,而这个特定的评判标准对于其他看官来说则并不带有普遍性。


岳振江《秋波含情》
典范精准的逆光曝光! 但是岳先生此集中的作品,不是靠色彩,构图和技术取胜。而是凭平静真实,细腻入微的感情触动了看官。
引两段30年前《四月影会展》前言上的文字做注脚: “摄影艺术的美......存在于社会的真实之中,存在于人的情趣之中。而往往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题材"或"长官意识"里。” “艺术家对事业应该是勤奋的、真诚的。朋友们......描写着周围不总是那么甜蜜,然而平凡动人的生活,抒发着心中不一定豪迈,然而真实、丰富的情感。他们迷恋着美,创造着美”。
感谢王志平老师鼓励。很难想像,30年前《四月影会展》的前言对纪实摄影有如此精辟深刻的论述。时至今日,这个论点依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愈发对中国纪实摄影前辈萌生敬意!学习领会中。岳振江


张莉.《2010首届长沟花田节》                                     徐强.《法国向日葵下午屁股朝太阳》
张莉,你好。 我不认识你,于是就想当然地将上面这张很抢眼的影集封面认为是你本人的玉照(也许真的是你)......这没什么,相逢何必曾相识(咱们也未曾相逢)。大家都聚在大卫的大旗 下,总会有一些共同语言的。
看了你的《胡同生活》,有些诧异:惭愧惭愧,真是小看美女了,守着花的,也不一定都是花瓶。

另有一事相求:葵花名曰向日葵,朝阳花,转日莲。第一个字都是动词,说明这花是能转向的。葵花的这一特性 使它的知名度和地位高居百花之上。来到法国之后,仔细一看,不对了,一过中午,田野里的葵花一动不动千真万确全是屁股冲着太阳,充其量只能叫做向东葵。张莉,你帮我查一查你在长沟花田拍的花(下午)是不是真的如咱们从小受的教育那样葵花永远向太阳。
如果不是,那这个笑话就闹得有点大了......
唐突了,拜托了。
王志平致歉致谢致礼。



      张莉.《胡同生活》二幅


吴家林.《话家常》
张莉,你想必知道法国出版过一套世界摄影大师级的“黑皮书”,中国人入选的只有吴家林一位,你的《胡同生活》里有几张,尤其是小猫小狗入画面的黑白作品,与云南吴大帅黑皮书的风格有些像,混进去,似可乱真......
上面吴家林老师的博客中这一张一只白猫站在破藤椅上的《拉家常》就是“黑皮书”的封面。
“大师中的大师”布勒松在其临终前最后出版的画册和举办的展览名曰《布勒松的选择》,布勒松在其中选择了自1888年开始的85位他所钟爱的世界摄影家(其中多为大师级)的代表作。这些摄影家当前仍健在的仅存39人(2003年),中国人入选的也只有吴家林一位,作品入选的就是这张《拉家常》。
2004年吴家林应邀去法国与大师马克.黑布共同举办影展,一天,吴家林与夫人在巴黎街头闲逛,无意中闯进了巴黎摄影月展区,众多的影廊在展览和买卖照片,吴将随身所带的一张尺幅不算大的《拉家常》出示给一家影廊,对方马上问他卖不卖,在吴家林与夫人一句法语不会,一句英语不会的情况下,对方跑出去取了800欧元现金当场买下了这张照片(吴家林不收支票)。


张莉.《大观园毕业影展》7024
蹲下来拍,尽量降低机位,让自行车黑色的线条完整凸显(凸现,突显)在金红的背景上,画面画意将更浓,设计感将加强.


张莉.《大观园毕业影展》3015
你可以试试转到右侧方,机位垂直平分于红墙和牌友再拍一张.
为了使
色彩装饰感很强的红墙背景在画面上面积尽可能大,你应尽量往后退拉开距离,这样可拍到一张在红墙背景上中央是主角在斗牌,左右是对称的挂着鸟笼的自行车的另一种构图的作品。
在摄影题材决定后,在抓拍的基础上我本人的习惯和偏爱是在构图和色彩上让作品更接近绘画和装饰感。
你可以看看我的影集,在我的摄影中基本上是有意舍弃不稳定的斜线,尽量避开透视(中国上千年的绘画中压根就没有透视这么一说)。
谢谢您王老师,下次我去再试着拍一下。您说的透视以及画意问题,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我在进行抓拍时,经常想避免掉相对完美的画意,生怕形式会大于内 容,这两张红墙的照片就已超出我拍摄的习惯,更多了装饰的意味。如何在确定主题后保持一惯的风格,这恐怕是我今后要注意的问题。张莉


张少轩.《禁止入内》
好! 士别三日(45年!我和张少轩是1964年,1965年时的高中同班同学)刮目相看。 你还有多少存货,再拿出点,让大家惊喜一下。 志平
呵呵!志平,保重啊!张少轩
照片上负载的因素(信息)越多越好,主要因素越清晰越醒目越好,这张作品堪称典范,张少轩独具慧眼,一只打酱油的苍蝇携手蒙面人为照片赚来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得分。


张少轩.《面朝黄土背朝天》

那些线条和圆圈~~~精彩!. 张培力
竖着拍(或装饰性的方形构图),左上的黑园和右下的白园拍完整,这张作品就可羽化成仙了。


张少轩.《胡同精灵》
这一组很精彩!尤其欣赏这一张!开始以为鸽子黑色的尾部是脚掌,还觉得这些精灵好奇怪啊!怎么都是像鸭蹼一样的黑脚掌啊!. 张培力
鸽子说虚不够虚,说实不够实,只是胜在构图和气氛很好.
主角形象为照片减分。
最右侧穿白拖鞋的女孩是全裸吗?
如果能掌握鸽子的出没作息,建议重拍,守株待兔重选女主角,用连拍设置多拍几张便于挑选和拼凑。
差不多所有的其它形式艺术作品都可经过千锤百炼的构思,构架,起稿,涂改,拼凑,重来......为何摄影只允许一锤子买卖?!咱们摄影人不会傻到就信了他们,依了他们,
傻到只会一锤子买卖吧。


李英杰.《七彩扎兰屯-婚礼》
最左边的人可删掉,右边也相应删掉一条,画面中一虚一实,一黑一白两组人物相互呼应,形式感将更强。
七彩扎兰屯这个地名太出彩了,不会是英杰你杜撰的吧?




李英杰.《现实的梦境》二幅
英杰这组中的几张照片我非常喜欢。不足百分之一秒的刹那,高手的手指下就创造出了一个魔术般奇妙的三度空间。这时候他拍的就不再是物质的客观,他拍的是空气,是空灵,是幻境,是观念,是令人苦苦思索的难题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华丽......我服了。


罗大卫编辑.《决定性瞬间的背后是什么?》

这组片子营造了幽默、夸张气氛,也很有意思。会有联想,会用会意,似乎不太能调动观者深层思考。岳振江
这就是生活,布勒松式的纪实,所以不一定反映尖锐的社会现实的照片才叫纪实。布勒松和卡帕一样不朽。浦峰

我始终主张在艺术摄影中(注意:新闻,报导,纪实,记录,刑侦,科研摄影不在此列)可以不择手段,无法无天。但是手段和技巧有高下雅俗之分。
此组作品如果画面上的那些类似黑白木刻的第二个因素是当时一次性抓拍,抢拍下来的,真人与墙上的壁画涂鸦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构思奇巧,瞬间难得,那么这些照片都是上品;
如果是多底影像处理PS合成,不求天衣无缝但求合情合理不漏太大纰漏也算是佳作;
但遗憾地是都不是,明眼人不难看出此组作品与陈复礼的影画合璧一样难以入摄影之流,牵强笨拙了,是明显的影不够,画来凑。事后用笔补画上去的。
这就难以奉承了。
四月风掌门人罗大卫提出的抢答题:决定性瞬间的背后是什么我的回答应是接近谜底的:没有什么“决定性瞬间”,这背后只不过是一个会摄影而又有些心计的画师玩的无伤大雅的小把戏。
王老师剖析的透彻。岳振江
这都是画上去的啊??要都是画的,那就没劲了。浦峰



郎凯.《境外记录》
既然是境外记录,地点一定要补上,时间如方便亦可补上。


郎凯.《境外记录》之二
这张不错,可惜原来曝光不够,是广告的白金属边欺骗了你的测光系统,我帮你调整了一下。
谢谢志平点拨,有时拍摄冲动忘了更改相机参数,用平均测光就好了。郎凯
恰恰相反,我认为你这张照片的毛病就是平均测光造成的,如果你用点测光,记取人物面部(或人物衣服)曝光数据再实行拍摄,就不会曝光不足了,当然那样广告的白金属边和背景露出的天空会曝光过度
—也只能由他去了。



吴梦诗.《黄石国家公园游记》
真喜欢这张!如东山魁夷的氛围意境笔法。如果前景的两付筋骨不那么对称,构图左右再舒展一些,我会设法购买这张作品。


李英杰.《回娘家》
绝配!照这路子再凑出五,六对来就绝了。英杰,别让我绝望(失望)啊。


李英杰.《寻找真实的记忆》
这两张分开来看,独立地看都是味很足的好作品,放在一起,就有些齁(hou第一声)了。
题目《寻找真实的记忆》也像画面一样层层叠叠,耐人寻思,我想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何谓真实,何谓记忆。你在寻找什么?
我觉得你在这两张作品中的趣味点应该是在寻找不真实。
一幅作品(和题目)能让人看半天,想半天,我认为不论怎样,这就算成功了。


翁乃强.《红色记忆》
小翁
这些早期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太棒了!真让我们这些也同样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所谓摄影家汗颜:看人家翁老这活儿干得真地道,唉,咱们当时都混什么去了?


王文澜。《关于我》
文澜,你可能不太懂:一般用手比划取景框,常规是双手一正一反,拇指对食指。而你在玉照中这么比划,四指凑近后那是表示一个爱情的心形(倾斜了)。不知此照片的摄影师通过你和你的手,想表现的是事业还是爱情?


崔轶鹏.《没有故事的故事》12
这些照片多是方构图,我很好奇:你用的是什么照相机?
一般地说方构图适合拍装饰性很强的内容,不知为什么你却舍弃,无视,或者说没有觉悟到这一特性。
当作品的构图中出现较大面积的天空时应尽量避免逆光拍摄,因为这样画面反差(光比)会太大,暗部细节被吞噬表现不出来。
我原来用的是120的相机,喜欢方画幅;以上的图片都是数码相机拍摄的,不过我都遮幅了。崔轶鹏
讲故事是《没有故事的故事》。
拍人物是人家不给脸你就专拍《非正面》。
使用正常矩形画幅相机专拍方构图。
拍方构图照片又不考虑其装饰性的特长。
......
你真是摄影界的一位异军突起另辟崎岖的怪才!崔轶鹏,说一句可能不是玩笑的玩笑:这条路你要是真下决心旁若无人地费大力气走下去,再过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你也许会如梵高一样名动天下。
我并没有(想)要再(在)摄影界要(-)怎么怎么地~ 我只想把我看到的东西,用我的(镜)头记录(下)来!没有故事的故事,画面中没有人的(物)出现,(一般)画面都是(有)人物活动出现的,说以~ 非正面,是我很简单,只想怕(拍)摄背影,背影可以真实的(地)记录一个人的身份,从服装上可以看出!正面也拍了很多,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 我看不懂王老师给我的留言时(是)什么意思,至于出名、梵高我从来没想过,我只想简单的用我的想法记录!~谢谢王老师的关注~ 崔轶鹏
其实我是较仔细地看了你的全部作品,看得出你是很认真,很有想法,很执着(固执)地在拍摄,也看得出有关摄影的一些常识,技术你还没掌握,不了解。
我是真心地希望你能尽快地入门升级,少走弯路。
从1976年开始我拍照,当时摄影并不是我的业务和事业,但是摄影是我的生命。这个第二生命比你的实际生命还要长 ,我觉得我有义务,有兴趣也有资格对你说点什么。
我承认我在第二次留言时口气有点不太友善,我失态了,我向你道歉。
当时我感觉如一个围棋高段对一个入室弟子说:你应该先去打谱(前人的棋局),先去背定式。
弟子说:不,老师,我有想法,我要自己创造定式,我正在创造定式。……
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我也曾年轻过,也曾狂妄过:你出生那年,我登机去欧洲,送行的朋友说:快些回来,等你回来后咱们重新组建中国摄影家协会。
你说对我的留言看不明白,我现在不带情绪地明白对你说:
你应该先去打谱,先去背定式。
讲故事一般来说应该有人物,拍人物主要是拍正面。
你说:背影可以真实的记录一个人的身份,从服装上可以看出。
我说服装设计师主要着眼于服装的正面,如晓斌拍摄的专辑《北京文化衫》。如果从背影去拍,从服装上你能看出什么?
更别说人的性格品行七情六欲全在脸上,不拍脸就能表现出人,那是九段国手,不是入门弟子。
朋友,勇敢些,机敏些,绕到人的正面去拍,作品成功的机会大的多。
一般佳能单反相机的性能公认稍稍优异于同级的尼康。但是尼康单反的传感器尺寸是23.6x15.8mm,比佳能单反传感器22.3x14.9mm大了12%,这是许多摄影人舍弃佳能购买尼康的主要理由。
购买和使用相机,传感器(相当于胶片)面积大小绝对是一个需锱铢计较的考虑。应该尽大可能地充分使用传感器。
你倒好,拍完照片后先大大方方地截去33%不用,为了变成方构图,唉,看地我心痛。
咱们再换一个方式说,同品牌,同光圈大小的镜头,超广角肯定比广角贵,广角肯定比标准头贵。
你倒好,拿着超广角当标准头用,唉,看地我心痛啊。
再说一遍:方构图的一大特性是装饰性,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你如此偏爱方构图,不可能,不应该绕过此特性。
你可以看看我的图集,我个人的拍摄习惯是比较注重形式美,追求画意,追求色彩饱和,尽量避免逆光,避免强光,避免画面光比(反差)太大。避免对象不给脸,避免斜线,避免透视……
关于梵高,下回再说。
暂此吧,认真地尽量少出错地敲字对于我并不轻松,我已经干了好几个钟头了。希望对你有些用。
能看到您的留言我真的很高兴~ 我就喜欢您这样的批评,老师能在遇到您 真的对我帮助很大~! 我把摄影当做了我的生命,从高中就开始了,现在对摄影的理解就是简单的把我眼中的社会记录下来,就这的拍了一年;现在的感觉是缺乏主体性,这段时间想的很 头痛~ 谢谢老师说我的技术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的缺点,我会学习的,真的从来没专门了解过相机,只觉得他是个工具~ 希望有机会当面听老师指点。崔轶鹏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