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新学补地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制链接]
查看57093 | 回复31 | 2012-11-2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发帖之前感谢guonaldo 同学,他绝对是一个全景怪才,勤学好问!向你学习哥们!
, M' s* B) @: v, Z! q4 Z
4 @  I/ e  _9 P# W, ?4 c- r: [0 z* s$ C5 j$ ?
9 r3 Z8 Z: x; j( P  A. T  c, G
我们只需要单独对最后一张底部的图片进修修补处理就可以完成祛除脚架的作业了。& s) X, K* y: F: _" _  m+ J
在PS里面打开最后的那种带脚架的图片1 @3 W- N) L6 n

& [4 s& X5 L( A& p由于脚架颜色比较深中空部分还是黑色,那么为了修补工具更好的发挥效果。我们先选择脚架傍边地面的平均色作为前景色用画笔工具先对脚架进行着色涂抹。1 H4 \: I+ ?  Y
结果如下:
# Y" o6 ^0 L. C( U5 L; H$ [3 r8 N! `
* u5 z: @5 I- ~: U/ H接下来就是使用修补工具进行修补作业了,这里就不再具体描述只给出示意图如下:7 H8 n# v; q" x) ~, \& z- \9 l

# s0 Q2 }7 j( d- v% n5 c+ `
- Z4 R+ Y8 L, ~- d9 K4 g  D完成修补后重新覆盖保存该图片。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祛除底部脚架的基本操作了。, P( C+ u- x1 _: ~/ r
接下来我们就切换到刚才没有关闭的PANO2VR软件来* z0 b- N6 k. _1 _) N+ C3 M
5 N, }5 O. ^/ m+ ]9 j( ~
此时从新点击下SELECT INPUT按钮 在弹出窗口中点击OK确认后就会发现 十字架般的六面图图的底部已经更换了
& n4 D8 L# _: ?) ^$ A然后我们再点进CONVENT INPUT按钮将六面体图片重新还原转换为球状图。
* ?. G* e  d, `这时会弹出如下窗口
' U$ j% j. Q/ ~5 E( X
# L) K9 L* v% e+ `0 z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WIDTH宽度的参数 必须要和刚才PTGUI生成的球状图宽度一致。通过查看前面PTGUI生成的图片大小我们重新修改了这个参数如下:
  Z4 ^* B" v- x5 }* O5 j! B- b. B; ]$ }
这样我们就生成了一张名为 pano_cube_equi 祛除了脚架的球状图片。
" Q9 ]5 x7 x$ f. M  v6 N+ ?这时我们再通过PHOTOSHOP软件对以前的图片和这种新生成的图片进行合成作业:
1 i3 z. X2 [/ l3 C+ A# w" M
& H2 a/ h: C4 x9 l5 ~* K) y/ i0 _! m2 W
如上2图片所示 我们在PS里面分别打开刚才提到的两张图片。然后复制祛除了脚架的图像粘贴到最初由PTGUI生成的图像上面并形成一个新的层。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而不是直接将PANO2VR转换出来的已去掉脚架的图片作为最终图呢?6 r* T7 X* g7 o) m8 C
     这是因为我们在用PANO2VR 对图片进行球状转立方体,立方体再转球状的过程中,尺寸已经经过了认为的修正,这样得到的图片效果没有原始的由PTGUI出的带脚架的图片好。 那么我们就要尽量利用更多图片效果好的部分信息,所以我们才有了上面看似多此一举的步骤。
6 Y$ V2 M6 ?  p# ?     我们在没有脚架的图层中建立一个通道,然后对通道进行操作,用黑到白的渐变工具由上而下地对通道进行做色如图示那样,只把白色的通道信息保留在画面有脚架出现的区域更多黑色的信息保留在没有出现脚架的区域。
4 F1 C6 K* K3 \1 q& R6 H1 W     最后我们合成这两个图层便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的祛除了脚架的球状全景图片了
1 Y$ \2 S8 J$ `) D
- D. G2 t! H  K; q) k这里如何生成六面片文件我就不多说了!都在软件中……
+ F8 d& T. U1 e0 @0 v( i
0 E( G' i: k+ R: v# |) c
BH7NLJ | 2012-11-2 21:4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告诉我,这祥出来的图质损失太大。地片拍三张,拼前做地片,拼接后不需修补。
元荣大宝 | 2012-11-3 0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像素是不会出现差的,只是地面和天空像素会有所丢失,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天空可以稍仰拍,只处理地面!您的方法可以详谈谈吗?
jwleuro | 2012-11-3 07: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BH7NLJ | 2012-11-3 07:3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H7NLJ 于 2015-7-2 01:22 编辑 6 `8 A8 C9 Y) a- |# O
- u( f' t( K3 a- G& x( W9 k. f
第一,二張地片垂直向下互为180度拍,不要担心拍到云台,尽量站在云台竖臂后面拍, 第三张斜拍或手持拍,尽量与前二张互为90度,尽量保持相同高度及垂直度。拼接前把前二张调入Ps,相对180度合成一张,并把顶层的云台竖臂抹去,这样就得到一张只含中央云台橫臂的地片。调入笫三张照片,变形套入合成好的地片,保留能盖住云台的部分,抹除其余部分,这样的地片已经是完整的,垂直的,向下的地片了。拼接时直接参与合成,只要拍得准,一般不需再修补。 QQ截图20121103075356.jpg 7 w: O& a( [+ U
参考上面的图,09,10为互为180度的包含云台的地片,11为手持拍摄(含我的脚的地片,这张站位有些不妥,但好在中央部分已经足以覆盖云台).前面提到的三个"尽量"是为了在合成时有最少的工作量,假如条件不允许,并不要紧,只要有耐心,一定可以合成一张完整,标准的地片.12为合成后的地片(注意与09几乎一致,只是不包含云台)最后一张为拼接后的全景投影图.8 K3 |3 j7 x& y7 `# O. ~; Y/ C
http://www.gpano.pw/?Cid=1&PanoID=3084 U  N& B0 p& T& i1 [
你可以感觉一下,效果如何?补地是否可以不用pano2vr软件?
8 p9 F2 O5 |, u至少我觉得,没有后期修补的转换过程,可以保证图质.
1 T/ N" p( S- z3 f0 r) c
. |4 u0 W* u9 I大军笔记中,满幅图同学的贴子里已经介绍了这种方法,要感谢满幅图同学,这个贴子我认为是全景摄影中的一个精华技术:
& A, S1 k* o; L, _9 j, Nhttp://rosaurophotography.com/html/technical6_1.html
3 s# b; l4 j# }8 U7 k& h* J  M+ `4 p3 N/ n$ {
古德曼 | 2012-11-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纸上谈兵"的实战技术也很强悍,感谢楼上几位师傅的分享!
元荣大宝 | 2012-11-3 12: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高原老师!
jwleuro | 2012-11-3 13: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guonaldo | 2012-11-3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道理都一样,还是节点。对于地面纹理比较简单的怎么折腾都行,对于人行道这种类型的路面,就不太好弄。
7 I/ j. z+ e8 v' z7 W1 @1 X1•用pano2vr局部抽出来 ps补
4 H$ X+ z& H& u0 v! }6 C2•用补地附件,一次完成,顶光情况下相机会投影到正下方,导致补地失败4 ~/ M; H- s( Z
3•用视点修正,工作量最大,也最稳妥。但不适合横挑,斜挑补地。
( o& |! y; v* g1 W+ Svrway的老师说过,地只是锦上添花,还应花更多时间在图片本身上,而不是那一小块地。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
guonaldo | 2012-11-3 1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guonaldo 发表于 2012-11-3 15:29
$ \5 V. ?2 G, w) _其实道理都一样,还是节点。对于地面纹理比较简单的怎么折腾都行,对于人行道这种类型的路面,就不太好弄。 ...

/ d7 U$ W- _. ]  l又想了一下,方法三可以前期做成完美地片,也可以后期在ptgui中手动添加控制点,再做视点修正。7 w( R% f3 F( N4 V6 Q* _
做完美地片前期工作量大,后期略小
$ I& _0 Y# X  M/ ^* q/ optgui后期工作量极大,并且有时很考验空间想象力。
元荣大宝 | 2012-11-4 1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费心了,谢谢你的方法教授!多谢
' c% `- G! Q, r4 ~. |
yyt218 | 2012-11-4 19: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这些方法都是老办法了,其实补地只要一张就可以。水平拍摄的时候把相机朝地多一点,这样可以避免云台拍进去,地面部分也多。补地的时候只要把相机斜着朝地拍一张就可以了。地面会补的相当完美,而且这个不需要PS,直接在PTGUI里就可以完成。
联横合纵 | 2012-11-4 2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入的有所不知,一年多崩盘之前,鱼眼龙就斜拍补地和消影写过详细图解文章,我也写过阳光下腾挪补地的方法,感谢楼主和BH7NLJ 用图文重新完善这方面的资料。
联横合纵 | 2012-11-6 08: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斜拍补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PTGui网站一公布早就众人佳知,guonaldo的评价是客观的 :“做完美地片前期工作量大,后期略小,ptgui后期工作量极大,并且有时很考验空间想象力。”老鱼也曾结合自己的消影技术写过精采帖子,比起教条主义式的唯我独尊,我觉得像老鱼和BH7NLJ 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个人经验方法帖子更有个人创意,更对大家有帮助。
联横合纵 | 2012-11-6 09: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云台配L架杆高26cm,补地不过小孔一个,加上我基本只用矩阵去拍,完美补地用得最多。
鱼眼龙 | 2012-11-6 1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版过奖了!/ d' q0 d4 j; ]5 X7 d
; d6 d: E; B, _- H2 ?+ }
其实全景拍摄的原理,也就是最根本的宗旨清楚了,触类旁通。8 }9 L) t: e0 q  E6 v& j- b
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干,就会创造出可达同样目的的“怎么干”。
6 v! V$ V+ A" U1 G7 y+ h4 n) h) \& M
比如高原网友的几个“尽量”,就是在参透了“玄机”之后,才知其可行。
+ z0 a# [' r6 S1 B$ d8 g3 b) ~. i- _
( L+ k1 w! }8 G: ]% q" y
男人第六感 | 2012-11-14 0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是老贴了。说实话我也是这样做的,不过对于复杂地面这方法是完全不行的。
元荣大宝 | 2012-11-15 03: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杂地面可以这样实现,那就是玩转“控制点”!直接拍摄,毕竟复杂地面很少!现在刚入全景的影友毕竟很多!谢谢回帖
元荣大宝 | 2012-11-15 03: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第六感 发表于 2012-11-14 09:22
4 a# k; G; J% j) z4 b2 D3 M% F7 ?: mlz这是老贴了。说实话我也是这样做的,不过对于复杂地面这方法是完全不行的。

& m+ w2 }+ s- v' C7 L复杂地面可以这样实现,那就是玩转“控制点”!直接拍摄,毕竟复杂地面很少!现在刚入全景的影友毕竟很多!谢谢回帖
联横合纵 | 2012-11-15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横合纵 于 2012-11-15 13:52 编辑 5 m- [* s8 {  t# Z5 {  t

5 ?% h. r( V! U, x* H" P在全景拍摄中,补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实用技巧,简单的补地很容易做到,只要有普通的PS技能即可,这是基础的入门,复杂一点是阳光下的消影补地,但只要懂得老魚介绍的移影消影技术,再加腾挪斜拍,用控制点去除三架的影子也是不难做到的,至于阴天下的斜拍补地那更是小菜一碟,会用也没有什么值得大呼小叫的,斜拍补地不单费时伤神,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是立体的补地,也是说地面有高于40cm以上的景物,还去用这种斜拍补地去处理,自会显出力不从心鞭长莫及,或只是刚学会了这种补地方法的人末韵利幣,才会兴奋莫名絮絮不休。
) T0 M: G0 J  l. M( g智者因势而谋,任何技法只要使用得当则无分高低,能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借用一句医学名言就是“药无贵贱”,用简单手法解决复杂问题才是真正的高招。楼主介绍的方法虽然简单和古老,但却是最实用的常用技术,是永无过时的手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过是肤浅的故弄玄虚。
; _* b/ @5 ^& {- y. J/ K" J* D* U) a
元荣大宝 | 2012-11-15 13: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1-15 09:16
7 u4 q" N8 D) N* ^& h4 m在全景拍摄中,补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实用技巧,简单的补地很容易做到,只要有普通的PS技能即可,这是基础的 ...

! w* `1 }9 |+ j" T- m8 \# p拍摄到实际的情况还需老师多多指点,现在会的技法还可以修饰完美!技能还需努力学习,多谢老师!
因子 | 2013-1-30 08: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1-15 09:16 4 `6 ?  Q/ r9 K6 a5 p" l8 C8 [
在全景拍摄中,补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实用技巧,简单的补地很容易做到,只要有普通的PS技能即可,这是基础的 ...
$ d) t9 f" l) Z# P" W- U
上面介绍的帖子在哪呢,找不到呢
因子 | 2013-1-30 17: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移影消影,腾挪斜拍,谁能介绍一下吗
学之者 | 2013-4-19 22: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高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现在我晕,等在实践中慢慢品味老师们的巧妙之计。有点消化不良,但很受益。
guonaldo | 2013-4-19 22: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BH7NLJ 发表于 2012-11-2 21:42
4 Z7 j4 o( o; b- V7 t% W经验告诉我,这祥出来的图质损失太大。地片拍三张,拼前做地片,拼接后不需修补。

) h% g% Y! y) z* t3 C& L如果始终以Tiff格式在p2VR中编辑,画质是否会下降很厉害?3 f$ h. a3 k9 p# ?8 Y- D) E& M
不知道怎么衡量画质好坏
擦肩而过 | 2014-4-15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帖,看讨论帖,受益呀!
极端行者 | 2014-5-5 0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收获!!!
阿帕奇 | 2014-5-5 13: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一人天 | 2014-5-6 14: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横合纵 发表于 2012-11-4 22:02
  m5 r+ a4 ^$ t9 Q新加入的有所不知,一年多崩盘之前,鱼眼龙就斜拍补地和消影写过详细图解文章,我也写过阳光下腾挪补地的方 ...

+ L0 c% _+ t% x" D; a% W拜读了很多联横老师的回帖和点评,欣赏了老师的特别多的佳作,目前我对补地掌握也不好,看老师说以前有过样的贴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难道是以前丢数据时没了吗?这两种方法老师能再简单说说吗?7 x' G6 H; B' b
长城的那个补地觉得也不太容易,那个能介绍一下吗?
* j) s- t& u5 M' T& D7 r  k0 X1 U+ N
联横合纵 | 2014-5-6 18: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联横合纵 于 2014-5-6 18:46 编辑 ! R9 u9 t' E( ], F7 |' q" t7 o

, u0 d# b% j5 j$ r- w补地似乎是永无休止的话题,问者不厌其烦,答者不胜其扰,己到久病无孝子程度,坛里专劈栏目话题成了月经帖,帖里的例子己经很全面,也足够多了。学习任何事物都是明白了道理就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不可能永远都依样画葫芦。6 ]7 e6 Z( @6 Z( F
长城那补地不过是腃挪补地技法,难度并不高,只是要爬上一人高的垛墙,外面是6米高的城墙,在极窄的垛墙上拍完半边景物,再去另一边拍那才艰险,这也是为什么我选外面是一棵树,而不是再前一些的更佳角度原因,那边一旦失足跌下,不死也必残,而跌到树上则可大难不死。) C* t  ]3 x7 s
不知“一人天”朋友要找的是否那帖:
% g: j$ Y! |4 g* Qhttp://chinavr.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36&extra=
联横合纵 | 2014-5-6 1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须知补地面积的大小与全景架有关,L架越高,云台转盘直径越小,补地面积就越小,反之则逾大,我有一套L架是23cm高,云台转盘直径52mm,另一套L架20cm转台转盘直径47mm,补地都只是很少的一块,如果在平地拍,我会镜头垂直向下拍一张以后,再提起脚架转一点角度再拍一张,这样拼接时原来拍到的脚架也去除了,余下的一小块更易处理。像粗重的美达斯,L杆又短,底盘又大,补地面积就可想而知了。
渤海风 | 2015-6-25 07: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BH7NLJ 发表于 2012-11-2 21:426 Q; k' w4 {! O8 \- I+ E
经验告诉我,这祥出来的图质损失太大。地片拍三张,拼前做地片,拼接后不需修补。
$ z  [3 a8 {0 K+ c" v
“地片拍三张,拼前做地片”,老师,怎么操作?不太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