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6 场景)

2012-1-11 02:53 PM| 发布者: 鱼眼龙| 查看: 6975| 评论: 1| 原作者: 徐建年(摄于2000年)| 来自: 原创

摘要: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又名大研镇。它是一座没有城墙的保存完整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泥泞 ...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上图:文艺青年沙龙(2013年4月4日摄)

 


上图:丽江古城(2013年4月4日摄)

 


上图:丽江古城全貌(2013年4月4日摄)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 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它们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丽江古城图片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7)。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2012-01-16 重新编辑 李萌)

全景摄影:徐建年(1999年5月);作品像素:(3000*1500)



从山上遥望古城全景
 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它初建于宋末明初,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登高俯瞰,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东南是数十里良田阔野,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古城城关“关门口”
 依山环水的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街道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或光洁的青石板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纳西、白、藏、汉各民族民居的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使古城形成独特风格和魅力。

 


小桥流水的古老街巷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雪山融泉贯穿古城。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清泉走街入院
 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丽江古城的先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四方街的店铺
 四方街是古城中心的一个方形街市(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俗称“四方街”。这里是古城的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老街,老街又连起四面八方的街道和小巷。四方街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各种字画和工艺品、铜器、木刻、木雕、玉器、药材、乐器以及纳西族风味的丽江粑粑、炒饵丝、鸡豆凉粉等应有尽有。

 


玉龙雪山下的藏族姑娘
 远处的玉龙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因为雪山挡住了冷空气,所以,丽江古城冬天也很暖和。丽江古城居住着纳西、汉、白、彝、藏各族同胞,其民居也融合着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叹的是,这群载歌载舞的藏族姑娘活得一定比我们幸福、纯净得多!

7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