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119场景)

2011-12-21 10:39 AM| 发布者: 鱼眼龙| 查看: 43402| 评论: 0| 原作者: 李景超(摄于2003年)| 来自: 原创

摘要: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素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而享有盛名,是北京清朝皇家园林中唯一完整独存的一处。历史上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1902年重修,改名为颐和园,即成现在规模。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 ...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也是北京清朝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中唯一完整独存的一处。

  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为了个人享受,不惜挪用海军军费来重建,改称颐和园。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园中留下了当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 清代皇家经营了近300年,规模宏大,总面积为290公顷,共有殿堂楼阁、亭台水榭3000余间,全园布局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

  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而著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剂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冬,乾隆皇帝弘历为其母祝六十寿辰,将湖山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治理,把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并使水面一分为三,保留原西湖东岸上的龙神祠,成为一个较大的岛屿。同时,把挖湖的泥土,按照造园布局的需求堆筑在山上,使山体形象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蝙蝠,衔哺着酷似寿桃状的湖水,寓形隐意,妙趣天成。翌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改瓮山名万寿山,西湖名昆明湖。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建成了清漪园这座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经费重建,历时十年,共耗银3000万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颐和园的正门为东宫门,座西朝东,宫门内外南北对称建有值房及六部九卿的朝房。由宫门进入仁寿门,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朝政建筑,为清朝帝后驻园期间处理政务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其中慈禧居住的乐寿宫,前临昆明湖,东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居住区的主体。

  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

  万寿山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组成了华丽宏伟的主体建筑群。

  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荡舟于昆明湖上环视知春亭、长廊、万寿山、石舫、西堤六桥、龙王庙、十七孔桥,有如欣赏一幅人间仙境的绝美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后山后湖碧水滢回,古松参天,幽静异常。有藏式寺庙群四大部洲,岸边的苏州买卖街小店栉比,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后湖东端通往秀丽精巧的谐趣园,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被称为“园中之园”。

  近年来,颐和园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还在园内建设了文昌院博物馆。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古往今来,她以其无以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颐和园(英文名称:Summer Palace)于1998年11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20)。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三。这座古典园林素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而享有盛名。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寺观、佛塔、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100 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外,还有浩瀚的昆明湖,巍峨的万寿山等。

   (2012-02-03  重新编辑  李萌  )

 



耕织图延赏斋

经过修复的耕织图景区,再现了光绪时期耕织图原貌,其中延赏斋是当年乾隆观赏农耕景象的观景建筑,东西两侧共有13间游廊,廊中依照当年陈设,陈列了48块描绘农耕场面的仿制石刻。

耕织图蚕神庙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建,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已复建。清漪园时期,每年农历九月,织染局在此祈祀蚕神。

耕织图御碑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焚烧了“三山五园”,耕织图一同被焚毁,只留下这座乾隆皇帝御笔钦提的“耕织图”石碑。

佛香阁游廊窗棂

佛香阁游廊窗棂。佛香阁为八面三层四重檐建筑,气势宏伟,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登佛香阁四周游廊,可饱览园内外风光。佛香阁建筑在高六十多米的山坡上,阁高三十八米。阁中有四根高达三十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梨木做的。佛香阁的外形是按照黄鹤楼设计的。

佛香阁基座跨院

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

排云殿前的海棠

排云殿位于万寿山前山中部,是慈禧做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初春,颐和园海棠、玉兰盛开。不能攀上枝头,象个蜜蜂似地醉倒在花间,也可以学着它们的样子,在树梢上飞转几圈,体味一下蜂儿收获的喜悦......

排云殿院内即景

阁仗山雄,山因阁秀,仰视则有高出云表之概,院内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从排云殿的这个院落可看到佛香阁的姿影,其右侧的小亭名“敷华”。面向佛香阁,你右前侧是芳辉殿,你身后是二宫门。从二宫门墙头南望是玉华殿。

云辉玉宇牌楼

云辉玉宇牌楼是万寿山南北中轴线与长廊东西中轴线的交汇点,长廊到这里的廊亭特别宽敞。大牌楼正背两面分别书有“云辉玉宇”、“星拱瑶枢”八字,意指这里是九天仙界,玉宇琼楼。

排云门 “排云”出自晋郭璞《游仙寺》中“神仙排云出”之句。 排云门居长廊之中心点,是长廊景物的东西分界线,门阔五间,前为"云辉玉宇","星拱摇枢"牌楼。牌楼前即临湖码头,曾是慈禧放生处。排云门前两侧列有铜狮一对和排衙石十二块,又叫十二生肖石,从不同角度观看,十分有趣。
导养正性门

佛香阁院落的导养正性门。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观景最佳处,当你在此处鸟瞰昆明湖时,会发现整个水域酷似寿桃之型,湖面上烟波浩淼,碧水粼粼。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浩淼烟波中,宏丽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

万寿山顶的智慧海

从佛香阁拾阶而上,便是万寿山顶上五彩缤纷的智慧海。从山脚湖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蔚为壮观。智慧海是一座两层砖结构的殿堂,亦称无梁殿。由于该殿无木料,故1860年未被英法联军烧毁,但殿中佛像及殿外壁上千余尊小佛像未能幸免于难。

佛香阁环视

万寿山佛香阁俯瞰昆明湖。万寿山在远处西山群峰的屏嶂和近处玉泉山的衬托下,更显气势非凡、秀色葱茏。佛香阁面对的昆明湖又恰到好处地把这个画面全部倒映出来,山之葱茏,水之澄碧,天光接引,令人赏心悦目。

佛香阁登楼台阶

你仰视过佛香阁,你登上过佛香阁,但你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从这个位置领略她的英姿。别忘了顺便垂直向下看一眼!

排云门与二宫门之间

排云门前是游人喜欢拍照留影的地方。排云殿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部,专为慈禧祝寿而建。“排云”语出晋郭璞《游仙寺》中“神仙排云出”之句,以喻慈禧自比神仙,企求长生不老之意。排云殿依山而筑,黄瓦玉阶,是全园最富丽的建筑,殿前有排云门、二宫门,二门之间有方形水池,上架金水桥。

佛香阁俯瞰

东堤铜牛

十七孔桥桥头

十七孔桥上

冰雪覆盖的昆明湖

文昌阁和知春亭

镇水金牛

十七孔桥南面观

廓如亭内景

涵虚堂临湖俯视

南湖岛涵虚堂

阔如亭与十七孔桥

阔如亭内眺望

昆明湖畔的游船

冰雪中的十七孔桥

昆仑石

南湖岛岚翠间

南湖岛望十七孔桥

东堤文昌阁

南湖岛龙王庙

南湖岛涵虚堂

十七孔桥上的石狮

西堤六桥碑

界湖桥

豳风桥桥亭内

豳风桥亭

镜桥桥亭

镜桥桥亭内

练桥桥下

练桥

景明楼—“水天一色”

玉带桥

玉带桥上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

冰雪中玉带

西堤玉带桥

西堤芦苇丛中

练桥桥亭内

柳桥

景明楼

石舫

大船坞

从荇桥看石舫

宿云檐城关

半壁桥和长桥

绣绮桥

绣绮桥下

绣绮桥下

景明楼

长廊西端石丈亭

长廊秋水亭

秋水亭内

鱼藻轩内

长廊清遥亭

清遥亭内

听鹂馆饭庄

大牌楼

排云门

长廊长望

廊中环视

寄澜亭

寄澜亭内

长廊东端邀月门

留佳亭

留佳亭内景

对鸥舫

长廊寄澜亭

长廊寄澜亭内

山色湖光共一楼

东宫门外青铜狮

仁寿殿前的狻猊

玉澜堂院内

玉澜堂藕香榭

玉澜堂(临湖)

乐寿堂临湖游廊

德和园大门

东宫门“颐和园”匾额

仁寿殿院内

乐寿堂院内

乐寿堂前“败家石”

夕佳楼(临湖)

乐寿堂正门“水木自亲”

昆明湖畔

德和园大戏楼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

仁寿门

宜芸馆院内

宜芸馆垂花门

夕佳楼

烟云献彩殿

德和园颐乐殿

谐趣园知鱼桥上

香岩宗印之阁

三孔桥上看东街

三孔桥上看东街

三孔桥两侧的店铺

谐趣园荷花池

四大部洲全观

苏州街的店铺

北岸茶馆

谐趣园饮绿水榭

后山四大部洲

东街最东端

中心岛罗锅桥

苏州街中心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