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寨(淹没前抢拍;8 图)

2011-12-19 11:59 AM| 发布者: 鱼眼龙| 查看: 9672| 评论: 0| 原作者: 金海(摄于2001年12月22日)| 来自: 原创

摘要: 石宝寨建在忠县长江北岸的玉印山上,竖耸而立的峻峭塔楼与横成舒展的山顶古刹交相辉映。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集山、塔、庙为一体,其依山傍势建起的塔楼。三峡库区蓄水后,石宝寨将成为“世界最大盆景” ...
地点:玉印山

  在重庆忠县县城东37公里的长江北岸,有一临江十余丈高的巨石,形如玉印,故名“玉印山”。相传,它是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称之“石宝”。又因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所以,名曰“石宝寨”。玉印山上建有一个依山耸势、飞檐展翼的壮观的石宝寨塔楼,是长江三峡地区的四大国宝之一。

  玉印山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玉印山顶的寺庙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不断修建完善。到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在山顶修建现在所见规模的寺庙,名“兰若殿”;嘉庆年间又聘请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铁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势修建九层楼阁的塔楼——石宝寨,原建九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三层为1956年维修时所增建的。

  石宝寨建筑群由进寨道路、山门、上山阁楼、魁星阁、天子殿五部分组成。进寨道路由条石路顺山脚铺就。距山门25米处有石牌坊一座,横扁上阴刻大书“必自卑”,向人们暗示“登高必自卑”的道理。山门为砖石结构牌楼,门额横书“梯云直上”,比喻登天的云梯。石宝寨的12层楼阁,从下而上逐层缩小,木石相衔,依崖而建,四角三方,是我国现存最高和层数最多的古建筑。楼阁全部建筑为木质穿斗结构,未用一颗铁钉。虽历经三百多年岁月,仍坚固如初,丝毫未损。在上山楼阁里有三组雕塑群像,讲述了三个故事。“其一为巴曼子刎首保城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魁星阁为仿木结构,三层四角攒尖式,立于山顶,与九层楼阁浑然一体。山顶的天子殿分为前、正、后三殿。前殿为护法殿,殿中有忠义神武的关圣大帝和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塑像;正殿为玉皇殿,殿中塑有3米多高的玉皇大帝座像,庄严神圣;后殿为王母娘娘殿,殿中有形态逼真的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塑像;两边为厢房,分别塑有“八仙过海”和“瑶池祝寿”大型花岗石浮雕。殿前有“鸭子洞”。殿后有“出米洞”。

  为抢救石宝寨这一极具价值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就地保护,护坡仰墙”的方案,不动寨子,抬高楼门,沿玉印山周围修筑一圈护坡,保护山体。同时在护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墙,把整个山寨圈围起来。三峡三期蓄水后,石宝寨四面环水,成为“世界最大盆景”,镶嵌于长江三峡库区之中。江水将直抵山门,游客可从码头直接登门入寨。石宝寨已成为真正的“水中仙阁”。

(2011-12-21   重新编辑  李萌  )

 

全景摄影:金海 (2001年12月22日)      作品像素:   1600*800 



石宝寨全貌(非360全景接片)在长江北岸的玉印山上,山上筑有寺庙“天子殿”,寺前依山建有十二层木结构塔形亭楼,名“石宝寨”,错落有致,从下而上逐层缩小,木石相衔,依崖而建,是我国现存最高和层数最多的古建筑。石宝寨塔楼分两部分,山顶以下九层为清代建筑,山顶以上三层为1956年维修时增建。

 


石宝寨山门 山门是砖石结构,歇山顶、屋檐翘角,门额横书“梯云直上”,寓意登天的云梯。门额竖书“小蓬莱”,寓意古传八仙歇息修炼之地,乃人间仙境。山门饰以双狮戏彩球、哪吒闹海、五龙捧圣、魁星点斗等浮雕、泥塑,描金绘彩。

 


塔楼七层内环视 石宝寨塔楼全系木质结构,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各层间由曲折迂回的转梯连接,楼道设计均不受一般建筑规范约束。这塔楼采用穿斗结构,全部建筑未用一颗铁钉。虽历经三百多年岁月,楼阁仍然坚固如初,丝毫未损。

 


 塔楼九层内环视 石宝寨依山耸势,飞檐展翼,塔层从下至上,逐层缩小,各楼层飞阁之间,均有曲折迂回的转梯相通,造型十分奇异。寨内有三组雕塑群像,其一为巴曼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还有神像及碑文。

 


玉印山顶环视 明代古寺“天子殿”(清代时称“兰若殿”)位于楼阁九层的玉印山顶,天子殿的大门与石宝寨的山门很相似。与天子殿相对的是立于山顶的魁星阁,它是楼阁九层以上的部分,为1956年维修时所增建的,为仿木结构,三层四角攒尖式,与九层楼阁浑然一体。

 


正殿玉皇殿内 山顶的天子殿分为前、正、后三殿。前殿为护法殿,殿中有忠义神武的关圣大帝和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塑像;正殿为玉皇殿,殿中塑有3米多高的玉皇大帝座像,庄严神圣;后殿为王母娘娘殿,殿中有形态逼真的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塑像;两边为厢房,分别塑有“八仙过海”和“瑶池祝寿”大型花岗石浮雕。

 


九层观景平台 九层是玉印山顶,是一个1200平方米的石坝,海拔230米。站在观景台上,举目四顾,云遮雾障,水天茫茫;只有猎猎江风的吹拂,奔腾而去的长江,令心胸渐趋舒朗。

 


 链子口遗迹 在阁楼的七楼,可见“链子口”遗迹。明万历年间,知州伊愉倡修天子殿,当时上山无路,为运砖、木等建筑材料上山,便加固拓宽古栈道、石梯,“贯铁索于壁”。扶索而上,叫做“链子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