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庙(淹没前;6图)

2011-12-19 06:33 PM| 发布者: 鱼眼龙| 查看: 8472| 评论: 0| 原作者: 摄影:金海(2001年11月22日)| 来自: 原创

摘要:  云阳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期,已有1700多年历史。后经历代扩建,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庙宇多为1870年水患后重建。张飞庙是一组乌瓦翘檐、琉璃粉墙、金碧辉煌的殿宇群,依山取势,气象巍峨,庙内碑刻书画丰富。
地点:盘石镇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与重庆市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飞凤山麓,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庙宇多为1870年水患后重建。琉璃粉墙、乌瓦翘檐、金碧辉煌的殿宇群,依山取势,气象巍峨,庙内碑刻书画丰富。

   据史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张飞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场,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张飞庙还收藏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不少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等,因而早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的说法。所以张飞庙又有“文藻胜地”之盛誉。由于张飞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较高价值,1980年被定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三峡库区内重庆市唯一全淹全迁的重点风景名胜古迹。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新的长江风景线上,张飞庙将与云阳县城一起向上游搬迁,新址选择在长江南岸盘石镇附近的山坡上,距离旧址32公里,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古建筑整体搬迁工程。据说,选址原则极为严格:傍山、坐岩、临江,如旧址一样。还会对张飞庙周围有典型特征的景物,如古树、巨石等加以补植或复制,尽量体现其搬迁前的环境风貌。但它毕竟不是原来的“张飞庙”了。糟糕的是,我们的摄影师没有能多拍几幅,当时一天要跑两个地方,存储卡用完了,张飞庙又买不到,所以,也就只能成为永久的遗憾了!(2011-12-21  重新编辑  李萌  )

 

全景摄影:金海(2001年11月22日);      作品像素:2400*1200

 


临江仰视张飞庙   镌刻着“江上风清”4个大字的题刻赫然入目,它出自云阳名流彭聚星之手,这是位曾在北京当官的云阳人,还为家乡采购、收藏了许多碑刻的精拓本。琉璃粉墙、乌瓦翘檐、金碧辉煌的殿宇群,依山取势,气象巍峨,庙内碑刻书画丰富。

 


走近张飞庙  云阳张桓侯庙,又称张飞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蜀汉末期,已有1700多年历史,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一组宏伟壮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多为1870年水患后重建。张飞庙原址在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于2002年10月8日闭馆拆迁,迁往32公里外的盘石镇附近的山坡上复建。

 


结义楼与《幽兰赋》 史载,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张飞相继被害,蜀君刘备为弟复仇、举兵伐吴。失败后,病死白帝城。他们始终恪守着贫贱时“结义”的誓言——“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这段“义薄云天”的故事感人肺腑,光照千秋。您看,感佩他们的后人让这三位异姓兄弟永远聚在这庙堂上,继续他们的手足之情。对面碑廊里的碑刻是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
 


书画廊里的《幽兰赋》张飞庙还收藏着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不少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等,因而早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的说法。所以,张飞庙又有“文藻胜地”之盛誉。



助风阁 相传,张飞“身葬阆中,首葬云阳”。自张飞的头颅埋葬云阳后,其神灵经常护佑江中往来的船只,给他们吹顺风30里。船家舟子都信奉张飞,筹资在张飞庙正殿后面增建一座助风阁,出航前求赐顺风,安全回来后感谢显灵。

 


结义楼窗外悬空 摄影师从结义楼俯视长江,向窗外探出照相机拍摄“悬空全景”,位置恰好在“江上风清”题刻之上,这是我们在张飞庙旧址所拍摄的最后一幅全景照片,也算是对这守望了1700年长江的老张飞庙告别。此次拍摄后10个月,张飞庙即与云阳老县城一起搬迁了。

 

扩展阅读

张鹏翮诗谢张飞传说的由来


  在重庆云阳,有一美丽而略带离奇传说:当时的河道总督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狂言文臣不拜武将,张飞大显威灵,吹送逆风30里,所乘船只3 日无法行走。最后,他备齐三牲三果上庙拜祭了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至今,张飞庙的石壁上仍有张鹏翮所题感谢张飞的这首诗。

  “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填崆峒。”这是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在此间写的一首诗。诗文内容为感谢蜀汉名将张飞显灵,借风让其行舟的恩惠。

 

黄庭坚   《幽兰赋》

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抱青茎之奇色,挺龙虎之嘉名。

不起林而独秀,必固本而丛生。

尔乃丰茸十步,绵连九畹。茎受露而将低,香从风而自远。

当此之时,丛兰正滋美,庭帏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楚襄王兰台之宫,零落无丛;汉武帝猗兰之殿,荒凉几变。

闻昔日之芳菲,恨今人之不见。

至若桃花水上,佩兰若而续魂。竹箭山阴,坐兰亭而开宴。

江南则兰泽为洲,东海则兰陵为县。

隰有兰兮,兰有枝;赠远别兮,交新知。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及夫东山月出,西轩日晚,受燕女于春闺,降陈王于秋坂。

乃有林塘坐曛,鹤琴未罢,龙剑将分。

兰釭烛耀,兰麝氛氲。

舞袖迥雪,歌声遏云,度清夜之未艾,酌兰英以奉君。

若夫灵均放逐,离群散侣;乱鄢郢之南都,下潇湘之北渚。

步迟迟而适越,心郁郁而怀楚。徒眷恋于君王,敛精神于帝女。

汀洲兮极目,芳菲兮袭予。思公子兮不言,结芳兰兮延伫。

借如君章有德,通神感灵。悬车旧馆,请老山庭。

白露下而鹤警,秋风高而虬萦。登阶除而下望,见秋兰之青青。

重曰若有人兮山之阿,纫秋兰兮岁月多。

思握之兮犹未得,空佩之兮欲如何?

抽琴命操,为幽兰之歌。

歌曰: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

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赵元淑闻而叹曰: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

鸿归莺去紫茎歇,露往霜来绿叶枯。

悲秋风之一败,与蒿草而为刍。

编辑絮语:请网友注意,张飞庙中所存的黄庭坚所书的《幽兰赋》碑拓,可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没有较深的古文功底,可是读不下来的呀!)

3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