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起来似乎是这样,我一直也是这样理解来着。后来看了一篇文章,发现原来里面还隐藏着一些深层的东西。文章说,其实焦距并没有改变,只是视角变小了而已。8 y* m! _9 P0 t
/ |- a0 w( t- c: r$ Q文章如下
0 A: N; P, v5 y% A--------------------------------------------------------------------------------
" U# T8 u# G) q% D. V作者:禅茶一味9 X" z1 C/ s- G2 J
转自:太平洋电脑论坛
+ ?+ E5 K+ b0 G8 p7 }* C
0 {/ d# s% \: T' V《大众摄影》2008年第4期126页,标题为“数码镜头&传统镜头”之四——拍摄视角的差异!
& z+ g1 l9 l/ h+ O0 m& m0 q( m文章中提到的“长焦端更长,易于拍摄远距离物体~/ 镜头在使用中需要乘以转换系数,这种变化使镜头的等效焦距大大增加,一款常见的70-200mm镜头,配合APS-C规格数码单反相机使用时,约等于135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135-300mm,对于那些经常应用长焦镜头拍摄的摄影师(如体育摄影师、生态摄影师)来说,长焦端更长,更易于工作了。”
3 l$ p" \* V+ P) I7 e- n5 {2 \( O$ r m1 n& r
属于技术性错误,会误导读者。千万不要误解!
: G: L# e% N' W0 M7 G0 n' @8 k/ Y例如你有EF200mm/2.8L定焦镜头(6500元)乘以系数1.6,就变成EF320mm/2.8L的定焦头了(39000元)?
- y' k# k s" p6 d* U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啊!3 \. Q" s& J" S5 C
除了视角变小了,其他的什么也没变!因为焦距并没有变化,所以“景深”等光学效果也不会因为1.6×系数的存在而变化,变化的仅仅是视角。. l9 `9 N: L" s- P7 K% M+ f
对于画面而言:只要拍摄机位不发生变化,景深和透视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7 b% z+ C4 ?. c4 r比如85/1.8 安装在EOS 30D上,等效于136/1.8镜头。
& `9 O- e% y' ^9 I5 a但是在同样机位使用 85/1.8+ EOS 30D 和 135/2 + EOS 5D 拍摄,这个136/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依然是85/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并不能等同于135/2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2 P: G" G" `$ S9 [- V( {5 }
等效倍率的出现,除了改变有效视角外,并不改变三个主要参数:最大光圈、景深、透视关系。# K4 }% b" {$ H+ I" T
(更不会改变镜头的焦距!!) ' |% c2 V1 o( [, |1 C1 c3 k3 A
5 B7 X# u1 D# l3 ]2 A: ~; b另外值得一题的是,不少色友购买了数码单反后都会买一只50mm的标头取代80mm的中焦镜来拍人像,就是认为在转换倍率作用下50可以变成80,标头就变中焦。这种想法够经济但不够实际。
8 T* R% n G: z) Z' C* y& z( v6 Z7 H4 ~
用中焦镜拍人像的目的有两个:
. r5 j7 ~& q0 a+ n- Z7 B1、控制拍摄距离避免人物产生畸变;
( l% I9 A1 E' |' o* z$ B2、获得比较浅的景深来突出人物。
: R6 |8 M; E; A/ t" ^9 K, g2 G2 k' O7 y
但把50标头当作80头用的时候,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得到一张半身人像,全画幅50标头需要1.5米的拍摄距离,而用在1.6倍率的非全幅上就要退后到2米的拍摄距离,由于景深反比于焦距,正比于拍摄距离,对于同样构图的半身人像,非全幅下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要比全幅下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更大。非但没有获得一只中焦的浅景深,反而赔掉了原本应该可以获得的浅景深。这就是画幅减小所带来的问题。 " t- j) U$ s. y5 j$ ^
长焦亦然,对于那些用长焦就是为了获取浅景深的人(比如用200mm/2.8拍人像的家伙们)来说,非全幅是让人头痛的。* q# S0 A7 d2 F6 p
但对于厂商宣传的那样“虽然赔了广角,但是赚得了长焦”,只不过是混淆视听罢了。
6 Y- D. ~1 o( \=========================================0 K v, b& ~0 |! c( u
# L4 I! n9 a* |! v/ z& T. L. l: p. ]不知道此文是否能解答你的疑问?
) y3 J$ ^$ W; ?& K3 `* R1 @0 A9 k) |9 l5 ]9 c7 p u% u* L3 q
5 z( N( Y6 X7 ~% C, J& a0 z8 _
" S% o: {4 r3 z* I( }/ f
. ~; c7 _# l2 [8 m5 O)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