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立体3D全景图要注意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877 | 回复3 | 2015-2-8 13: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3D全景图拍摄非常之倚重全景云台,特别讲究镜头的节点。而目前立体拍摄业余玩家所使用双机拍摄立体3D全景图,难以使用得上常用的全景云台。就从全景拍摄角度来讲是没有“节点”的立体全景拍摄,这就令致全景拼接的困难。最为完美也许这个“节点”就落在双机的镜头的镜距中点。这就是一个最值得重视和解决的一个瓶颈。- U- T& r9 Z, }* {! @( Z
    3D全景图的拍摄,“补地”有一定的技巧。而立体3D全景图的拍摄红蓝格式拼图“补地”那幅左右图的对叠是最值得重视的另一个环节。必须要处理成“节点”的垂线触地处没有出、入屏视觉效果,并以这个点的360度水平指向为立体对叠转折(这里我无法用更好的表达方式来讲清楚)。否则就不能“脚踏实地”了。“补天”也是同理,否则“天要塌下来了”或穿了“窟窿”。但凡“补地”处是一个Logo我都认为这个地点没有处理好,难得完美。
在360度立体空间的指向中,拍摄者到景物的出、入屏处理上,红蓝格式拼图必须有一致性,否则会破坏视觉立体再现的真实性,即地面会出现不应有的“褶皱起伏”现象。
8 o6 V9 L# h- {

! [4 _/ K/ W1 y  r
8 Y) g* n( c0 [) q9 f' T* |0 U! v* G

/ x# R0 S- Y4 {9 z
, ^9 _3 X' Z4 N& X& l8 w& F8 E$ c2 f

1 j, D1 }6 C1 e  m' f$ a& a
Morlo | 2015-2-9 11: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lo 于 2015-2-9 11:48 编辑 % Z9 r: w" H6 a

5 O& g& w3 H; X 两年前曾有幸与Q友玩家“江枫渔火”讨论过立体3D全景图的左右图对叠和全景拼接等后期制作问题。
) ^9 M- X1 A) ^: N% J+ ^
2 E) E/ b( U7 p% L. P7 }5 K分别拼接左右3D全景子图成两张3D全景图------>以左右3D全景图对叠成立体图
0 c! c* |: }& ?5 N4 D# W独立对叠左右所有3D全景子图成立体子图------>以立体子图拼接成3D全景图

$ |* ^% S* e7 @/ d9 L8 `, c
: }+ r4 |. T6 q
后期制作的路线合理与否、利与弊要在实践中权衡。+ s, W0 e( o; T9 F

% D: R! ^2 \6 E7 r7 F# Z( F) I, I7 f$ f- A* ]. R
Morlo | 2015-2-26 1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rlo 于 2015-2-26 13:46 编辑
2 u$ [7 g7 c0 G% F
0 b. h  R: S) Y; G* T7 M
  立体3D全景图的拍摄,依我之业余玩玩而已的经验,也许与专业的大不相同,这里我是非常之强调是业余的玩意。拍摄的所有套路完全遵循全景、立体的拍摄(包括补天和补地)。
  后期制作在接驳全景方面没有特别要求,立体对叠方面则有两点要求:
1. 在360度立体空间的指向中,拍摄者到景物的出、入屏处理上,红蓝格式拼图必须有一致性,否则会破坏视觉立体再现的真实性。
2. 对“补地”和“补天”有特别要求而且是最为重要。必须要处理成“节点”的垂线触地处没有出、入屏视觉效果,并以这个点的360度水平指向为立体对叠转折。
+ I: w7 A* {9 d7 C  Q6 I6 }
补地的立体对叠范例:
补地左图
L20.jpg ! O" w# k2 z; W6 K& p
7 ^( x) _5 n8 K/ J9 r
补地右图
R20.jpg 7 {( l5 n2 V5 u$ R1 s+ f

% }, D6 L: V1 F+ N. |) f
自动对齐(这张自动对齐图不能直接用作补地之用。)
自动对齐.jpg
2 z6 b% S* q- @1 r9 I; J* g0 |8 o
8 g) M! ?- Q; p+ k- s# {0 E
微调对齐(这张在自动对齐图的基础上经手动微调后才能用作补地之用。)
微调对齐.jpg & m! Q0 x" g9 s$ v, N8 H

& i/ s9 S; m2 U5 R; p%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