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荆棘鸟 于 2012-11-30 00:12 编辑 , @2 d: i {- @
夜里抽烟 发表于 2012-11-29 21:49 - D& f3 G* n. ^3 \9 x
深以为然
$ b3 T0 u2 d& }8 k% Z
4 r# C1 g/ b$ m# Z4 R! x谢谢夜里抽烟老师对此的 深以为然!哈哈!
4 C. k- h( d- {4 j R, [
4 A {" ]$ w- m& {4 l4 @4 z" c其实我是这样认为的。全景摄影由于市场的需求,逐渐成为了一个摄影的门类。而这个全景摄影是靠接片技术支持的。接片技术又是由接片软件和其他边缘软件完成的。
4 u' M* M8 j/ y! i
3 m% i9 ]2 Z1 A6 b我认为接片是一们技术,软件是接片的工具。为了实现软件的顺利自动完成接片,就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接片软件的使用,为此前期的拍摄都是为软件服务的,一切拍摄都要满足接片软件的允许范围。, L3 J# b+ E/ c# X0 p
U; k, F% o- m8 v" C" ?
为客户的需求,要拍摄严谨精致照片,就需要有一定的摄影基础知识。8 Y! z& K6 q3 o
6 W" g' T( m- W* ]接片的门槛很低,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要交出一张有商业价值的片子,就要从头到尾,不折不扣的按照接片摄影的规范,步骤操作。
% @; P6 J" G: k/ ?' h8 o: y. D
" F+ g; O# L. r! j1 ^矩阵接片是接片N种手段中的一种,水平单排接片,垂直单排接片都是如此。矩阵接片是根据镜头焦段决定的。全幅相机的取景器横竖是3:2的,一般厂家提供的镜头焦距和视角都是横向的。那么竖象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根据镜头焦段的视角,可以计算出全景(360度)需要拍多少张,每2张之间最好加1张。如此类推,也就计算出垂直(180度)需要拍多少行。而且每2行之间也要加1行,这就是矩阵接片。 _7 Z' \ v+ |% G+ T& L
' M+ m/ D3 h, c1 @
我喜欢矩阵接片,在完成用户任务后,我总要使用24mm以上镜头拍摄矩阵接片,有很多老师还使用200mm-300mm镜头拍摄矩阵接片。为的是得到一张最大输出的接片,以作为商业用途。' }* n9 r) C$ W- ?: j( y
+ u/ ?; g* ^8 O! P
我使用24mm镜头拍摄矩阵接片时,是采用得力的分度定位转盘,拍摄数量是15张x3排+2张,即满足全景的需要了。得到一张将近2亿象素的照片。7 u" Y/ B0 A: r1 N; m8 S
8 s1 d. B2 x- l除了工作,我就是享受矩阵接片的过程,享受过程也是一种快乐。配合蒙板工具,解决了接片最忌讳的活动图象问题。这样一来,接片技术不仅仅是全景摄影的技术了,而是可以服务与所有摄影的门类了。5 v0 K8 L+ G2 P, [" ^
" a9 m: ]" \( i+ |* m( w1 {% w
罗嗦半天,仅此。个人理解,欢迎老师们拍砖!
: `3 _. u% |( c2 f. W7 C1 @+ X) a( N
一个实例:; X1 _) o4 j y; _4 G
6 r' U4 ` K/ h: @3 _5 Z* G/ o
, W8 |; I" w! z6 u
4 ]) Q# {( Q0 p& }2 N' M0 J;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