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38 场景)

2011-12-26 02:45 PM| 发布者: 鱼眼龙| 查看: 40228| 评论: 0

摘要:   云冈石窟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 ...
位置:石窟西部

“昙曜五窟”——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窟

  昙曜五窟反映了北魏初期特殊的佛教文化,五尊大佛在代表佛陀的同时,也分别象征具体的皇帝个人。这种特殊的佛教造像在印度或其 他佛教先进地区从未出现过,昙曜五窟的开凿,揭示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佛教”的开创。这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洞窟,也是 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 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

第十六至二十窟外观 第16—20窟称为“昙曜五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十六窟立像 第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尊为释迦牟尼立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其形象与其他四洞主尊差异较大,头部刻有波状头发,面部长圆,身上穿的不是袒右肩袈裟,而是袈裟从双肩搭下来后其衣角搭在左肘上,胸前用带子打结的形式。这种着衣形式称为“双领下垂式”或“中国式袈裟”。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坐像 第十七窟形制较特殊,洞窟地面低于洞外地面。主尊也和其它洞窟不同,是交脚菩萨 ,高15.5米,面部、双臂及背光的大部分已崩塌,腿部雕刻尚未完工。戴宝冠,身上饰璎珞、臂钏,胸前佩蛇纹饰带。开凿洞窟时应是由上而 下雕刻的,或因当初第十七窟的施工规划不完善或其他原因,主尊造像体量过大,雕凿腿部时发现洞窟的高度不够,工匠们毫不犹豫地将洞窟 的地面向下挖掘,终于把交脚菩萨成功地容纳到洞窟里。

第十八窟释迦立像 窟内主尊为立佛,高15.5米,立在很低平的莲花座上,素面高肉髻,面相浑圆,大目 、高鼻、垂耳、面带微笑,宽肩,右臂垂下,手已残,左手举于胸前持袈裟。身着贴身的袒右肩袈裟,沿着袈裟衣纹贴满了小坐佛。主尊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在菩萨头上各雕五尊比丘像,共十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捏莲花或水瓶等,身姿各异,可能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左右侧壁各有一立佛像,高约9米,其容貌与主尊十分相似,具圆形头光,身躯短粗,着通肩袈裟,右手举于胸前,五指伸展(东壁佛把大拇指和食指捏一起),掌心向前,左手垂于体侧持袈裟衣角。

第十九窟坐像 本来藏在洞窟内的主尊像完全暴露在外。主尊坐佛像高约14米,腿部风化严重,高肉髻,头部素面,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 垂肩,唇上蓄八字须,嘴角微微上翘,宽肩,双手放在腹前系禅定印,着袒右肩袈裟,右肩覆衣角,袈裟下面穿僧袛支(内衣),衣边饰联珠纹 。身后有火焰背光,内有坐佛及飞天等。

第二十窟释迦坐像 

  露天大佛位于石窟西部,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也是其代表作,俗称露天大佛。因为前壁和窟顶崩塌,本来藏在洞窟内的主尊像完全暴露在外面。主尊坐佛像高约14米,腿部风化严重,高肉髻,头部素面,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唇上蓄八字须,嘴角微微上翘,宽肩,双手放在腹前系禅定印,着袒右肩袈裟,右肩覆衣角,袈裟下面穿僧袛支(内衣),衣边饰联珠纹。其着袒右肩袈裟而右肩覆衣角的形式常见于凉州地区,故此亦称“凉州式袈裟”。昙曜本人又是出身于凉州,这与大佛衣着的选择可能有关系。

第二十窟远观 大佛高13.7米,为释迦趺坐,发髻高耸,扬眉凝目。面形丰圆,鼻高而直,两耳垂肩,口小唇薄,法相庄严。身后一片表示火焰的纹饰,并嵌刻了无数或坐或跪、或大或小姿态自然的小化佛和飞天,把这尊大佛衬托得雄浑大气。

  公元前后佛陀像分别在犍陀罗和秣菟罗地区出现,此时,已有了袒右肩式和通肩式袈裟。佛教初传入中国时期,佛陀像还沿袭着这两种早期着衣形式。然而,随着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日益深化,佛陀也改穿上中国式的衣着,因此产生了所谓“中国式袈裟”。第十六窟主尊应为中国式袈裟佛陀像的早期范例之一。

在露天大佛前 

  露天大佛是白耶佛洞的化身如来佛,尚存一侧立佛。窟前立壁在辽代前塌毁,使坐佛裸露在外,巍然独存。据说,他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似一位阅尽沧桑、雄才大略的长者,在阳光下俯视人间。这第二十窟的大坐佛充分反映了北魏佛教造像的宏伟气势。
  

7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